法國公民科技:只是曇花一現或是燎原星火?

  • 科技能夠推進我們陳舊的民主體制嗎?這次的大選結束後,法國公民科技的靈魂人物盤點了這場社會運動的成果,回顧在過去幾個月遭遇的成功與困難。
  • 「我要你們回答時,要夠精簡,才能讓在場擠滿的觀眾有興趣聽完。」Paloma Mortiz 語帶嘲諷,他是 Spicee 的記者。 Spicee是三個參與這次活動的原生媒體的其中之一。坐在他身旁的,是「右中左(Le Drenche)」公共議題網的發起人,以及YouTube政論直播頻道「雅典衛城(d’Accropolis)」的創辦人這天下著雨,只有稀稀落落三十個人來參加這場在共和廣場附近一家咖啡廳的聚會。這天是6月28日(也就是上個月)。

    討論的核心,聚焦在公民科技達成的影響力。正如我們所知,這場運動試圖讓公民參與更多的公共決策,進而讓民主更有參與性。「在公民科技這領域,沒有達到什麼令人驚喜的成就。」Florent Guignard 這麼承認。他是「開放民主(Démocratie Ouverte)」聯盟的主席,這個聯盟整合了法國大部分的公民互動平台。他第一個發言。「不過,的確出現了一些蠻有意思、具影響力的專案。」他繼續說。

    La Primaire.org 這個網站彙集了約14萬5千位民眾,讓他們能夠以總統候選人的身份發表政見、參與總統選舉。 健康管理顧問 Charlotte Marchandise 贏得了這場網路選戰。不過我們必須注意,在只有得到 145 位背書支持的情況下,她無法被提名為這場總統選舉的正式候選人。

    另外一個成功的公民科技案例,則是一份2016年10月7日所公布,由眾人協作而成的數位共和國法案。文字內容主要針對讓公共資料可以更容易取用以及未成年人的被遺忘權。它被總共21,000位公民協力撰寫。法國民眾可以在一個專網上對這個法案提出質詢、擴充提案、或是投票支持其希望議會討論的題目。

    討論最後, Florent Guignard 舉了 Voxe.org 這個政治性的維基百科為例。這個網站是上述「雅典衛城」與「右中左」這類媒體的統整平台。這個平台讓人在這次總統大選裡透過更加參與性的方式了解資訊,共有大約十五到二十萬位網友使用。

    現在的法國政府單位仍難以適應公民科技

    公民科技才剛開始,Axelle Lemaire 回憶。她之前在賽納省貝西市(Bercy)推動數位政府法。對她而言,發展的限制在於制度。那時的國務秘書曾指責當時政府機關並不喜歡參與式民主。「如今,在沒有強而有力的政治意志以及一點特別的機緣的情況下,不可能再重現數位共和國法案的成功經驗。」她直言。

    對於創業者 Fabrice Epelboin 而言,這是互信問題。民眾不想跟政治菁英合作,但這卻是各種公民科技專案在暗謀的事情。「這讓人感覺他們完全不用負責!」這位網路安全新創公司 Yogosha 的創辦人說道。至於這個問題要如何解決,她的想法很簡單:「重罰那些挪用資金或做出其他更嚴重事情的當選者!」

    若要讓公民科技的運動繼續成長,就要避免它只是一場泡沫。這是部落格「政治玻璃(Verre Politique)」的作者 Nina Guérineau de Lamérie 的想法。她在這次大選花了六個月時間在法國各地巡迴與年輕人暢談政治。「年齡層在18-30歲之間的人,沒有半個跟我聊公民科技。」她說。世界報的專題也認為,公民科技的風潮只發生在都會區的社會新鮮人。

    除此之外,網路參與也不一定就代表真正的民主。法國那15%沒有網路的人又該怎麼辦?他們根本就被排除在這種互動方式之外。另外,23歲的記者 Nina 也提到部分年輕人感覺自己沒有能力:「他們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覺得這太不切實際而難以達成。我們得找出這樣的人。」她解釋。公民科技的主要挑戰之一,就是要觸及更具代表性的法國人口,並讓他們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