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紹
立委投票指南的 johnny、選票成分分析的 bater、ivoter 、口袋國會的成員也出現了 XD
預告:下次 3/28 會請新竹勞動黨議員:報名網址(高偉凱)
致昕開講
今天是一系列報導中的其中之一…(致昕非常謙虛地開場中)
我對網路跟公民運動的議題很有興趣所以進行了兩次國外採訪,上次講的比較趨勢的東西,今天是個案,聚焦在德國網站,這個網站比較特別的是創辦人也是社會運動出身,現在變成一個有賺錢的社會企業家,怎麼把想做的事情利用商業模式實現,讓更多熱血可以得到血糖(引述剛才自介)從政治性的東西找到商業模式,這是我們值得聚焦在他們身上的原因
我是商周跟financial time記者,去年底結束,接下來會展開新的工作…
在漢堡的網路公司,五名正職+實習、志工,地方議會到歐盟的議員都在上面,總共65議會,九成五的議員在上面……(數據)網站模式已經引進到七個國家,很多金主等都對這個有興趣。
有兩個辦公室,各自在柏林跟漢堡。
細節堆砌起來的公司
我們覺得他是網路上的民意市集,在上面可以問任何一個議員問題,像市長給問嗎。想要來PW的議員,就會有profile會有10個基本款問題可以讓他們回答,帳號就會開啟。有投票權的人都可以在網站上問問題,他如果回答了我只能再 follow up 一個問題,以免在上面吵起來或政治人物怕會有節外生枝的擔憂。
一定為有人很不理性的提問題要對方回答,這是一定會發生的,所以為了這件事情,有專人每天看問題,判斷值不值得被貼上去,如果牽涉人身攻擊或意識型態,就不讓她變成正式問題。會公布哪些問題因為什麼因素而無法變成討論範圍,都是透明的。網路公司要讓使用者滿意很困難。十年累積的know how就是怎麼讓剛拿到投票權的憤青跟退休老人都都可以滿意。這家公司的使用者是非常多元且難以控制的。他的致勝關鍵不是技術,而是這些環節、細節。基本原則:透明、永久、即時的一座網路上的民意市集。
透明的重要
為什麼透明重要?創辦人覺得只要夠透明就沒有弱點,對質、跟使用者溝通…等只要堅守透明狀態就不會被質疑、站得住腳。
最基本功能是問問題,還提供很多選民服務,可以輸入郵遞區號,看到有關的政治人物有沒有在上面,每個人的profile都寫出之前回答了什麼、五年前的、上禮拜的,留過答案都跑不掉,如果立場反覆就得面對更多的問題,可以讓選民瞭解政治人物,就像在pchome買電腦希望知道規格,在亞瑪訓買書想知道評價,他把人物變成一個商品,把言行、出席紀錄、開會紀錄、收入、在國會做的事情,只要市政府規定要公開的都當成商品規格放上去。很簡單的概念。
還有即時,可以很快跟政治人物對話。
民意市集:提高政治人物價值的資料庫
PW不是財經雜誌(商周,當時讓講者去訪問的公司)很容易處理的問題…所以標題定成民怨商品化。這15萬問題等於15萬使用者對她要買的商品的疑問或需求。如果我是一個品牌商,例如htc,我要開發新軟體要知道消費者需求在哪裡,我可能要找顧問公司作市調…我想讓產品賣得好需要找到使用者意見和需求。現在就是把這件事情帶到政治來,我是政治人物,我要知道選民要什麼。網路上的民意市集就提供一個機會,讓政治人物找到自己的價值、讓她知道怎麼把自己的價值提高。
如果今天15萬人告訴我他對台北市有什麼問題,對候選人來說是很寶貴的資料庫,只要在這裡看完問題跟回答以後就知道什麼答案可以滿足他們、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被滿足,從這些問題中找出我的政策應該要長什麼樣子。這就是網路市集的意義。
中場QA
新的機制:產生的影響
我們側訪到漢堡大學教授,寫了一份報告瞭解pw對德國政治的影響。十年來對德國政治的改變:
Kathrin Voss(漢堡大學教授)
為什麼這樣的機制在德國會有迴響?
投票後隱形的選民
人民的角色往往在投票後就隱形了,去年德國大選後組成大聯合政府(左跟右),我討厭A所以選B結果AB聯手了,這是去年底發生的事情…因為去年這個爭議太大,被梅克爾選重聯合組黨的黨自己會怕,所以就說不過我要先問我的黨員同不同意,後來黨員也同意,於是組成新的內閣…
德國政治,妥協是傳統,德國人很實際、或者很會算計,梅克爾是冷血機器,任何政治體系交到他手上都可以成功,妥協是傳統,但妥協掉什麼不知道。兩個政黨要推一個法案,拉票同時會承諾我給你另外什麼,請你先支持我,這叫妥協。德國很容易妥協,但大家都不知道他們妥協掉什麼,事情還是可以做沒有錯,但這關頭會不會影響到幾年後的什麼事情,大家都不知道
PW給了候選人另一個舞台
接班人、曝光、職位、提名、競選經費都是政黨給提名人的,他們很喜歡風誰為誰的接班人,比方說馬英九會指明誰是我的接班人…基本上要在政治上得到舞台,要跟黨保持很好的關係、跟黨主席有很好的關係,變成乖乖狗。主席會給你機會、職位、甚至競選經費。過去政治人物要在黨中央跟選民之間做出選擇,黨中央握有很大的政治生命的權力。以前只有黨才是舞台,但pw給他另一個舞台,只要表現得好反而可以影響到黨中央。平台做了產業上的顛覆。
中場QA
憤怒點燃公民意識
pw十年,大家紛紛在去年前年才注意到,創辦人在去年被選為???領袖,美國國民民主基金會頒年度大獎…跟推特創辦人一起得獎,爆紅是過去三年的事情。是因為德國人比較成熟所以才需要這個東西嗎?德國公民運動也是2005才開始憤怒,???火車站之後,各地政府很爭氣的各地有爭議開發案,房價、新自由主義、跨國財團操控、…德國經濟很好,08 09年經濟出問題時,國際資金會跑來德國避險,房地產炒高,德國人民開始對政治事務的關注變高,從輕度使用者變成中度使用者,因為被嚴重影響到。
在漢堡就是「易北愛樂廳」歌劇院,歐洲最大城市內開發案叫做heaven city,現在只完工 1/3到1/4,會把漢堡面積變大…歌劇院一直延期價錢已經漲了10倍,政府說被簽約廠商騙了,要人民買單,為什麼德國會發生這麼愚蠢的事情?很明顯錢是收進他們的口袋…還有柏林的新機場,新機場到現在都還沒完工還要重新來過,很多都更案也都出現了問題,在德國各地產生了火花,讓人民思考說我們應該要關心這些事情。美麗灣放大放大放大版,數字很大影響很多人。
需求成長,市場出現
德國政府過去兩年調查數據結果85%要求更多公民參與跟監督權力。十年前pw出現但這五年市場才出來。
另一波趨勢是過去政黨>議題,現在是議題>政黨,選區候選人跟政黨票以前是相等的,現在往往會投不同人,中立選民越來越多,沒有政黨傾向的人越來越多。大趨勢如此所以市場才呈現,應用才突然起來,是有這樣的背景在。教授感想:現在政治體系裡只要有意念什麼都可能鬆動。雖然pw是民間,德國政府花了很多錢寫各式各樣的應用,例如回答10題可以找出跟你最合得來的人是誰,這是很特別的地方
歐洲很多學者對台灣十分樂觀,教授以前在東德,柏林圍牆倒下是意外,才剛開始說而已,當天晚上有人抗議,看守的士兵突然說我們收到指令可以把門打開了,從那刻開始事情就發生了,是一個可能故意或不小心,就士兵打開了…就算以前冷戰時蘇聯跟美國看似勢均力敵沒有解法,看似東西德會一直下去,但是一突然隔天就傳出蘇聯經濟有什麼問題…就算現在看起來中國跟台灣不是勢均力敵,但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他說沒有必要放棄希望,那個體制(中國)並不是這麼堅不可破,因為有很多人想要更好的…
德國人為什麼會關心?德國人每個人都對政府很生氣,但沒有要改變什麼,以前我的東德室友從來不付地鐵的錢因為政府太爛了,百年沒變但票價一直漲,如此生氣的人…沒有上街,沒有支持海盜黨,每天罵,罵完沒事,因為大家日子好好的,因為德國真的沒事,所以罵一罵就沒怎樣…所以我不覺得他們是很有責任的公民…但因為過去五年有太多事情讓他們不得不關心,市場才出現,有市場才有商業模式,像是把榕樹都拔掉了,所以榕樹下的阿伯受不了政府了。
平台三要角缺一不可:媒體、政客、公民
有在網路公司的都知道要成功不容易,要成功,媒體、政客、公民三個角色缺一不可,商業模式才有可能成立。媒體需要爆點,資料、議題,PW有50+媒體夥伴,他們替媒體開發不同的程式,像選舉期間大部分新聞焦點都在政治,這是一開始讓人民注意到PW的關鍵,一開始要跟網路上的主流媒體合作,去派對上堵他,說我們有工程師可以幫你寫什麼程式,我獨家給你,收很低的授權費,但妳要把流量導到這邊來。知道媒體要什麼、且工程師可以實現。到現在一路走來有50+夥伴…一開始在有限資源下第一件事情要做什麼?媒體會給他流量、給他關注,抓住媒體就抓住公民,如果透過媒體告訴大家問完問題以後發生什麼事情,會有更多人上來發問。政客需要媒體才會來,就這樣循環…是慢慢摸才逐漸有這個model
過去10年經歷三輪地方跟中央選舉,在每次選舉關鍵點把自己擴大,那是最容易談成合作夥伴的時刻,跟這三方貼很近,知道他們要做什麼,在趕快生出對方需要的東西。
經得起檢驗:創辦人隨時都可上電視
創辦人隨時都保持一個可以上電視的狀態,要很乾淨,沒有地方可以攻擊,把所得、會議行程全部公布,因為公司內有記者出身的人查出了議員的業外收入跟出席紀錄,查出有人有大量的演講收入,因為要拿演講費所以常常沒有出席國會,發現這禮拜少去哪邊但多出了其他地方的業外收入…那些演講費就是其他利益團體付的過路費,爆料後媒體就請他上節目跟那個人對質,對方很生氣,說我的工作就是讓大家了解政治,人家開價那麼高我也沒辦法。創辦人說,我們一起公布過去十年所有的收入,結果就安靜了好幾秒,隔天瘋狂報導…所以他要保持隨時可以上電視、沒有任何弱點的狀態。要沒有弱點,才不會死得很慘。
會成功跟創辦人也很有關係,
中場QA
關鍵:創辦人Gregor Hackmack 的故事
36y/o,父公務員母主婦的普通家庭,以農業為主的鄉村長大,在英國唸書,後待商業顧問公司,有在德國媒體實習才去英國唸書,17歲參與反核廢抗議,他的家鄉像是蘭嶼的角色,突然公布核廢地點,整個鎮的人都抗議,去臥軌,媒體又說安全檢測程序並不ok,抗議非常激烈。但政府還是一意孤行,因為是小鎮,媒體沒有注意。三萬多人小鎮,政府要派三萬名警察進來,在核廢料來之前要先派警察來,學校體育館要被當作警察進駐的地方,發動學校霸佔體育館,結果直接收到退學通知,威嚇其他學生不得參與佔領。他當時很慌張,但不這麼做事情又要發生…此時,幾輛農用卡車、開插秧機的農夫出現,堵住體育館大門,爸媽出現舉牌帶食物進去準備長期抗戰,媒體耳聞就來了。
媒體通常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記者沒時間充分了解,尤其偏遠地區,媒體只知道有很棒的畫面,但不知道在抗議什麼,於是作學生報的他立刻知道要餵給媒體什麼,SNG 開始前跟記者說,你等一下問我我的訴求是什麼,要幾項訴求才肯停止這一切。紅燈一閃(攝影機開始錄)他立刻對全國說:我們要校長以及中央官員和地方首長跟我們談判,討論核廢料怎樣才不要運進來,重啟調查…最重要的:把我們所有退學處分撤回,要有權利重新考試。對媒體說這些時立刻成功,沒有人敢在這樣畫面下對學生說不,核廢料到現在還沒有進入他們家鄉。
於是他知道怎麼利用媒體、政客、人們的關係,讓自己在什麼都沒有的狀況下達到目的。一直到現在都在進行一些公投連署修法活動,包括資訊透明(公職人員收入)、憲法、選罷法,已經推過了三次公投。除了 PW 也是個持續推動公投的人。要改變社會不是臥軌、擋下車就好,那輛車隨時會開進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推動體制上的、遊戲規則的改革,不是單一議題去打架。衝突不是我所有的武器,我要改變遊戲規則,所以要先知道這些人原本的遊戲規則是什麼。所以要穿西裝梳油頭跟噁心的政治人物打交道,因為要先了解這些人的遊戲規則。17歲開始有一些體悟,當時發生英國史上最大的反戰抗議,最後還是出兵伊拉克了,他非常失望,但也找到論文要寫什麼題目。
Empower/Dominate:滿足所有人需求/講話比大聲
要使一個人做事情有兩個方式,一個是說贏他,一個是告訴他在一起之後可以達成什麼… 也就是 empower (培力) 互利。以前在街上抗議是dominate,現在PW是 empower。要改變遊戲規則,就得 empower 任何一個行為者,讓大家願意跟他一起改變,所以他必須坐下跟他討厭的人說話,瞭解對方要什麼。最左跟最右的都一起參加會議討論下一個公投法案…必須丟掉以前憤青的樣子,穿上別人的衣服後去跟對方對話。之所以做得到是因為覺得這樣最有效率。要想怎麼讓各方利益串接起來後往一個更好的方向去。如果想改造社會的話這個事情可以放在心裡面,怎麼想辦法讓既有行為者我們一起 empower 對方…他花了10年證明這個模式是成功的。
妥協如果是透明的
(致昕小故事)如果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想 dominate 對方的話就會內耗,雖然empower 會導致妥協,如果透過網路,透明度越來越高的話,這個妥協就是好的妥協。
挑戰
推動法案:有三萬人連署寫的法案,所有政治人物要公布自己的收入,要求議會排入,我知道這法案你們不喜歡,妳要什麼告訴我,我們一起來改,改完我才走出去,希望你們一起改他…這法案是過的,議員打電話來說我們想做這件事情但沒辦法提,謝謝你幫我們提。這樣的態度讓很多政治人物相信他,願意上 PW 作答。沒有這樣的 intention 的話沒辦法在這三方之間運作。
我回來後很多方都說想做這件事情,我說要不要合起來一起做,這不是一個金主可以灑錢做出來的,要各方都願意、主導的人得到各方信任才有辦法成功,主導者需要在 dominate 跟 empower 之間做出選擇,這是 PW 成功的關鍵
大家對民主容易有過多的想像,現在是斯巴達式的民主,現在用的跟過去希臘的民主是兩回事,大家對民主有很多想像,但沒有準備好的話民主是很可怕的東西,這波公民覺醒,只要能更拿到更多知識的力量去武裝自己,都是好的進步,用網路新科技把門檻降低,得到新知識,有更多點狀以後才可以變成片狀。
QA
會後
charles今天感想:回去要看紙牌屋(?)專業政治人物是很厲害的…政治還是要專業的人出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