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討論記錄-中央政策

時間:2014.4.17  14:30~15:30

主持人:潘正正

記錄:潘怡庭

記錄錯誤/不足的部分還請各位修正補充喔

參與人員:方韻如(人禾)、林乙華(關心山林,之前關心排雲山莊拉電)、吳仁邦(台南社大)、羅友維(北教大文化研究所,關心文資議題)、阿昌(來自台中,都關心)、陳小娟(台大城鄉所、災害管理)、若瑩(之前文萌樓,關心迫遷、文資議題)、黃佳玉(報橘)、吳翊綺(北大不動產系畢業,現任助理,都市與計畫期刊編輯)、李根政、杜文苓、呂家華

仁邦:七萬多家違章工廠,一直以來工業侵佔農業用地,尚未見到誤圈為工業用地之土地返回農用

正正:目前輔導合法之違章工廠不到1%,其他99%無法處理,工業局說其他要拆掉,但執行者為地方,種種因素無法執行。這問題應該回到中央

根政:目前要面對的是國土發展失序如何重組?抵抗不好的,減。國土法似國土憲法,但必須驅動社會熱情,產生由下而上機制,並做知識經驗交流培力。大家期待的參與模式是什麼?我們討論中央,如何面對部門計畫。盼討論出對中央及地方一致的訴求

正正:行政院級審議會,協調部門間衝突,不能再迴避過去,這是我們未來很重要的新戰場。

韻如:我們關切建構面。部門計畫失衡,目前對於土地的含容量無法掌握,國土計畫是工具,阿貴律師說你有土地利用才有發言權,如何把真實的狀況(基礎資訊)傳遞建立?

文苓:資訊的部分相當重要,環評強調基礎資料之搜集,之後環評委託有公信之顧問公司,之前批評環評每次都說環境基礎資料收集不足。環境敏感區分類屬不同單位管理,如何整合?面對氣候變遷,定期監測也重要。未來中央層級如何建構環境基礎資料最為國土計畫之指引。

正正:補脈絡,全國區域計畫有分一級及二級敏感區,之後會對影到國保幾。但基礎資料有可能是不正確的。各縣市投入此計畫之資源及少,該如何解決?如何提出說你這個資料不正確?但這又有風險。二敏,有條件開發區,那個條件是什麼其實相當模糊。國土法有了一個新的契機,經費單位調查,有研究機構,以及後續如何管理

阿昌:國土白皮書及審議會何者為先?中央國土計畫定好是否就確保地方國土計畫是ok的。為何農地無法農用?是因為大家不願意當農民?我們應該要提供一個大家願意當農民之環境。進去審議部門。

正正:國土審議會需有民間代表。不要覺得縣市國土計畫還很遠還有時間,各縣市現在就應該回去看區域計畫,它就是為了銜接國土計畫而做的。期待未來中央區委會審查台中區域計畫,會是範例。

仁邦:違法工廠是現在生活很大威脅,現在圖台gis(國土資訊)等資料很多,但究竟是被藏在什麼地方?

韻如:如何把環境學者拉進來?如何給對題目?環境敏感區的問題不在不正確而是不足,OO可已先指認出來,有心的政府便有跡可循。農地之計算參數應該檢討。

正正:我們不能死守農一二三不能動他就會像區域計畫一樣沒有人理他,它應該還是有一些彈性的空間

文玲:還是回到未來民間團體可以做什麼?民間團體進入審議部門,是否有一個策略聯盟的想像,要求什麼樣的資訊彙整公開(即時的累積的)公民參與如果準備不夠的話其實可能反而需要解編

乙華:國土發展若要符合這塊土地的人的需求要回去了解需求是什麼,提供給政府規劃參考。我們對台灣的想像是什麼?看到國土計畫會期待看到對於永續經營陸域海域後續發展之想像

正正:如何凝聚國土發展願景?

可以上網查“國土資訊圖台TGOS”

未來是否可能建立全台岩芯資料庫

友維:國土法過後是否是全台大調查的一個機會?

文玲:政府資源分配時基礎調查這一塊的確是被忽略,未來倡議遊說時可以努力。

正正:國土基金說要隨水電徵收其實變數很大,最後很可能就是只有那五百億,而漸漸之補償可能就要花死百億,所以資源的確是不足的,需要社會倡議

翊綺:民間資料之累積彙整。中央需有機構做跨部門整合,民間也需要參與。

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