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地大行動-土地議題社群特性

社群為什麼關注?

可以期待的社群行動

想法

社群概念參考來源

〝g0v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分散式開源協作。在這個模式下,大家能擺脫時空限制,彼此分享成果、重複利用工具、互相接棒,讓每一分貢獻都累積在全人類的肩頭、成為後人的立足點,而不只是在單一次的事件結束後失去用處。〞 

《開幹開團到開源:前往 g0v 的奇幻旅程》

Why Do People Join and Stay Part Of a Community (and How to Support Them)

https://blog.mozilla.org/community/2014/07/24/why-do-people-join-and-stay-part-of-a-community-and-how-to-support-them/

(http://www.theglueproject.com/2012/07/19/how-to-ramp-people-up-the-commitment-curve/)

Social translucence

*

https://speakerdeck.com/jimyhuang/cong-kai-shi-jiu-zuo-hao-zhi-chi-zhe-guan-li-crm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MLTaq-Ycw4

Rough Consensus 粗略的共識

Running Code 可運作持續改進的東西

State of the Unison

基礎建設

公開討論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私下討論的壞處

permalink

share

collaborate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ZUmHfCFxg

*

*

《下班時間扭轉未來》以知識運作的社會關係擴散性、構成性,來歸納出四種社群組織:

AS220 第一線的採訪內容 by 鄭衍偉

摘錄:「羅德島Providence是一個小城,位於紐約和波士頓中間,擁有全美兩間頂尖藝術設計學院,硬要比較,或許類似斗六(風光明媚成為度假勝地這點可能差異比較大)。AS220發展出很不一樣的空間治理理論:堆肥理論。目標是創造出不同的生活環境。對於Bert來說,他覺得就長遠的歷史來看,廣義的藝術創作者都是掌握溝通或表現技術的人,大部分現代科技在1950左右雛形都已經完備,現在不再是技術競爭的年代而是如何表現的年代。因此,創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目的是聚集重新思考生活方式的社群(Maker文化等等),長遠就會重新改變在地紋理建立可以營運的價值。優秀的環境會吸納傑出人才加入,這個讓我想到可以比對現在香港人開始移居台灣,還有中國雖然有工作機會但是生活環境日益惡化的背景。堆肥理論參見:http://www.as220.org/stinktank/。長年經營下來,2013年,羅德島州宣告成為藝術州,政策上具體落實在所有藝術交易不課稅與諸多配套。這大概是目前看到最驚人的社會與政策影響案例。我覺得台灣與台灣的二線城市應該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區位定義。」

IWA

具有培力意識與支持系統的常民動員

这本书是我在小米四年的工作笔记,也是十年前雷总布置的作业。

http://www.aleeno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