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參政大時代

拆掉政府的威權心態,原地重建民主

一切都在加速進行中

三年前,行政院〈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廣告引爆鄉民怒火,激發一群黑客組成 g0v 零時政府,從預算視覺化互動網站開始,打造開放資料、公民協作的資訊系統。如今不僅各部會、各縣市紛紛加入平台,更要在這個基礎上,邀請市民來決定預算、甚至創制國家政策。

二十世紀裡,臺灣的政府機關(公部門)歷經兩次威權政權,造就由上而下的科層文化。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企業組織(私部門)反覆強調刻苦耐勞、逆境求生的拚鬥能力。「服從為負責之本」、「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這些影響好幾代人的社會文化,都是上個世紀的產物。

〈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廣告裡「短短幾句話,無法說明這麼多的政策。說破嘴不如跑斷腿,拚經濟,做就對了!」正是結合了威權和拚鬥心態的寫照。但 2012 年 YouTube 上看廣告的人,早已生活在以快速互信(swift trust)、平等分享為基礎的網路社會裡。

「政府不是全民的嗎?」當時參加雅虎黑客松的四名黑客高嘉良、吳泰輝、陳學毅、郭嘉渝,因此寫出了中央預算的全民稽核系統,將主計處的資料透過視覺化互動,讓民眾對每項預算評分、留言。視覺化背後的技術,則是由 76 國開放資料社群共同維護的 OpenSpending 模型提供。

他們隨即以「拆政府原地重建」為號召,發起 g0v 零時政府社群,為公民社會(第三部門)打造網路工具,迄今已有近十萬人參與貢獻。與此同時,方興未艾的阿拉伯之春、占領運動,正積極結合各地的公民黑客社群,形成「新型態的社會運動」:

全球網路化社會運動

舊時代的政策制定

如果回顧一下舊時代的政策制定,會發現是這樣:傳統上,是由民選首長任命政務官設定議題範圍,各行政單位分別徵詢民間意見後,交給常任文官、智庫擬定政策,再由議會表決通過。

但是,所謂的民間意見,通常侷限於工商公會、主流媒體、特定學者和議員等具有代表性的個人。公民社會若要直接參與,往往只能走上街頭。政治大學陳敦源教授在 《民主治理》書中形容:「人民的聲音,好似神靈從乩童降旨,需要傳譯的制度與人。人為操控,成為神意傳譯過程中的常態。」

美國康乃爾大學主持的 RegulationRoom「群眾政策制定計劃」(e-Rulemaking Initiative),在結案報告裡歸納出三大障礙:

  1. 無知:大多數人對政策制定流程缺乏瞭解。
  2. 白目:洗板、人身攻擊,容易讓議題失焦。
  3. 資訊爆炸:相關的專業資訊難以讓人理解。

因此,必須要先由「中介者」主動向利益關係人溝通,確保安全的言論空間、有效呈現背景資訊,討論才有意義。g0v 社群參與者 ETBlue(藍一婷)在演講中指出:「從問題認定、政策規劃、到進入立法程序(例如服貿協議)的周期裡,越晚介入,參與者對整場審議的信任度也就越低。」

中介者跨入公部門

有鑒於此,從科技法律界進入行政院的蔡玉玲政委,在 g0v 黑客松發起 vTaiwan 專案,呼籲民間的中介者,共同建立跨部門政策參與平台,一起討論出適合創業者的「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法規。

2015 年 1 月,黑客 TonyQ(王景弘)從開源社群進入行政院。在青年顧問團協助串連下,公開彙集來自新創公司、投資人、律師和地方政府的 132  則建議,經過線上直播的專家諮詢會議討論、產出逐字稿,再由利益關係人組成工作組、整理成具體建議書,請經濟部寫成法條。立法院隨即在 2015 年 6  月三讀通過,是第一部在網路上留有完整協商紀錄的法案。

展望 2016 年,全球網路化社會運動者,在推動制度化的公民參與時,需要共同面對幾項挑戰:

台灣的開放政府、公民參與,走在世界的前沿。種種對立下激發的創新民主制度,可以是我們帶給全人類的禮物。重要的是,一切都在加速進行中。

附錄:數位工具開拓民主想像

由網路而起的各項數位工具,開拓了我們對於民主的想像大門,提升了數位時代的民主。儘管還有許多待改善之處,這些層出不窮的數位工具,確實讓政府、民間,可以不受時空地域的限制,有了全新的政策討論空間,進而降低政策溝通的成本,也讓協商過程更加透明。各項數位工具,又可以分為基本「元件」與「系統」。元件包含了討論、諮詢、記錄與網真元件,各項元件組合起來,又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系統,讓政府、民間在此系統之下,利用各種元件工具激盪彼此想法,產生交流的火花。

討論元件:Discourse、Disqus、BBS

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發表一個主題,其他人都可以在下面隨之回覆,形成一個個討論串,Discourse 這類論壇是最基本的元件工具。

諮詢元件:Pol.is、Loomio、Consul

包含線上評論與視覺化系統,它會整合所有人的意見,將相同意見的人歸納成一個群組,同時少數的非主流意見仍會被保留。Pol.is 用視覺化與結構化呈現所有人的意見傾向,是最大的特色。

記錄元件:Hackpad、SayIt、MediaWiki

提供多人同時在線編修、協作線上文件,還能將每次編修的情形完整紀錄。參與者可以快速在線上彙整資料、協調事務,在太陽花學運之後,許多政府部會也開始用 Hackpad 與民間社群溝通。

網真元件:LIVEhouse.in、YouTube、Rhinobird

網真元件指的是將實體訊號擷取到網路虛擬空間,再轉譯成實體訊號的一連串過程,它牽涉到許多技術,例如攝影機、直播平台、線上聊天室與投影技術。像 LIVEhouse.in 這類網真元件的出現,讓民眾有機會在遠端參與政策溝通的現場,並在虛擬空間參與討論。

vTaiwan 系統

vTaiwan 是公眾參與政策形成與法令訂定過程透明化的一次實驗,該平台匯集了論壇、諮詢、紀錄、網真等各項數位工具,運作方式則是將各項議題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意見徵集、討論、建議、草案、定案。

在行政院制定「虛擬世界法規」的過程中,vTaiwan 扮演著重要的交流平台角色,舉凡 Uber、Airbnb 在台灣的適法性討論,都曾經藉由 vTaiwan 這個公民參與平台形成一波巨大的討論浪潮。不過,在一系列虛擬世界法規調適交流之後 vTaiwan 要如何持續運作、吸引民眾和政府在此聚集討論,又將是另一個課題。

Join 系統

Join 是由國發會推出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它的目的在於將行政機關的政策計畫,朝向公開透明、公民參與及強化溝通的目標邁進,希望能催化政府與民間的「夥伴關係」。

Join 平台主要分為提點子、眾開講、來監督、找首長四大功能,具備論壇、諮詢、紀錄等數位工具的內涵。民眾不只可以在平台上針對正在決策中的政策提出自己的意見供政府參考,也能從無到有提出自己的政策,只要超過一定數量的網友附議,相關部會就必須出來回應。目前提點子中已經有兩個由民眾提出來的議案成案,財政部、衛福部也都正式提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