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玖次黑客松公有地大行動過程紀錄

活動資訊

時間:2014-6-21 (六) 09:00 - 18:00

地點: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

過程

整體活動過程

專案過程

心得

chewei>

好吃的東西很多,以後要記得先去吃

DZ1984>

打怪是一條艱辛漫長道路,一路上會需要共同奮鬥伙伴。到黑客松來,你會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隊友!

提問

ipa(大松人坑介面)想要訪問公有地專案從組隊、報名、到成形的過程,以下提問,請專案成員自由作答,回答前可加個人 id ,感謝!(之後有空會整理成文章,以CC-BY授權,連結回此共筆):

ipa> 可以這樣作答,感謝。(此為編輯示範)

chewei> 我個人是在 budget.g0v.tw 專案上線的時候得知 g0v 與黑客松活動,當時我所體會到的是一種公共議題的公眾呈現方法,所以雖然之後並沒有立馬去參加黑客松,但也令我開始設想「如果有機會以開放資料或是數位介面的方式」,來處理土地空間領域的議題,那會是什麼模樣?該如何進行?要如何考量?此後,是以電子信件的方式與成員們進行討論與發想:

經過一定時間信件來往之後,蒐集了更多的議題內容,但由於我們對於資料處理與數位介面實在不是很擅長,一直未見大的推展突破,直到:

即為我們報名參與黑客松的契機,雖然當時沒搶到第捌次黑客松的票XD。

chewei> 有,主題訂為【針對有開發處分爭議的「公有土地」資料,進行彙整與公開呈現】。首先,我們有先瀏覽 g0v 已有的相關提案,如環評、BOT、蚊子館app。報名前,先進行議題者們的實體聚會兩次:

 

 

chewei> 我個人的想法是,土地的議題十分需要平台公眾化、行動交流、資訊公開等等,土地的利益糾葛太嚴重了,土地作為政權治理的根本,雖然有許多批判性的學術專書、具有反省能力的空間專業者處理土地的公共議題 (僅舉《總統的親戚》、《金權城市》、《重探臺灣戰後空間治理危機的歷史根源/廖彥豪》為例),但目前看起來,種種的努力,總是無法將針砭轉化為公共監理機制...在這些無形的壓力下,揉合第捌次黑客松票被秒殺的陰影,我就想說這次一定要搶到一張票...

chewei> 當天在簡報介紹之後,也有議題關注的朋友一起組隊、DZ1984 介紹他針對環評的資料擷取經驗。在自我介紹之後,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再次將整個國家土地架構釐清,這也讓我們發現到稍早的簡報並未能說清楚;大家稍微有了土地與專案認識之後,即以工作項目分頭進行:

chewei> 【關於跨界協作的困難】:若以Open Source的「開放精神」來說,議題 NGO 、空間規畫界、學術界,其Open Source內涵的「開放協作」的經驗與程度,是蠻需要加油與鼓勵、再進一步協助他們來理解與確認的。

也就是說,我所理解的「跨界困難」,我初步認為其要害是在於,我可能必須要了解該領域(學術界、NGO、規畫界、公部門)更能透過開源協作而進展的那種可能性,一種揭示與共同擘劃,鼓勵他們進行體現開源協作精神且具有培力內涵的「群眾運動」與「開放研究」的推展與轉化,以「開放資料」與「開源文化」作為基礎,共同形構「開放政體」,即,對互動對象們與我自己的「開放意識」的培力,會是最困難的核心,固然半封建式與半殖民式的戰後台灣體制(經濟學者劉進慶的用語)是諸多當代癥結課題之淵藪,可是也應該注意到,「若沒有開源邏輯與群眾想像力的突破,還真的不曉得要怎麼辦、還能怎麼辦、還想怎麼辦」、「如果我們都沒辦法想像天堂,最後都只會走向地獄」之類的感觸XD

chewei> 目前有DZ1984協助資料處理與介面設計,我個人能盡力的部分就是持續指認「火線資料」的來源,整理此資料衍生的更多內容,這部分我會傾向串聯那些,長期與該種「火線資料」打交道的NGO、學術界、規畫界。同時,期待能更深入了解,如果我們有了這個資料庫之後,延續的推展想像與土地的公共監理機制,大家的想像會是什麼?可能性在哪裡?

chewei> 景觀設計公司職員

chewei> 或許,活動人數規模可以往上提高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