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共筆說明:全文以如下授權釋出,如不同意請勿編寫。
請媒體朋友在刊出時,附上下列創用 CC 授權標示字樣(英文或中文擇一即可):
CC BY 4.0 g0v contributors at https://g0v.hackpad.com/MQzAcOZ7Q4I
由 g0v 貢獻者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 4.0 授權,網址:https://g0v.hackpad.com/MQzAcOZ7Q4I
大家好,我是聯合報的記者陳皓嬿,希望可以具名採訪有參與「急診即時看板」專案的伙伴。我將問題列在下方,報導(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明天會出,所以希望今天晚上可以採訪=P
1. 發起急診看板的專案是源自這次高雄氣爆事件嗎?當時看到什麼現象或問題,讓g0v決定要整合急診資訊?
ipa> (背景說明)g0v 社群工作模式是去中心化的協作,所以沒辦法說「g0v 決定要作xxxx」,通常是有人起了頭,有其他參與者響應,事情就會漸漸成形。
clkao> Tom 應該是很久以前就有提到這個專案,本次事件後外科醫師劉育志撰文《一場大爆炸,粉碎吹牛官員的醫療謊言!》引發了一些討論,就把這個專案挖出來號召有興趣參與的朋友。
2. g0v認為在重大災害發生、有傷患需要緊急送醫時,最需要哪些資訊,可以讓送醫最有效率?
ipa> (社群文化說明)同樣的也沒辦法有「g0v認為xxx」的說法,因為每個參與專案的人可能想法不同。可能有人想看全面急診待床資訊,有人希望看長期的資料加以分析,有人希望能讓救護系統參考等。
Ashley>了解,這邊用g0v主要作為統稱,請視為「g0v中參與該專案的伙伴們」
ipa> 建議還是以「此專案參與者」為稱呼,避免統稱。(社會大眾可以逐漸理解新的社群組織型態)
lanfon>這題感覺應該讓專業的來讓醫療專業的從業人員來回答「最需要哪些資訊」和「送醫最有效率」吧。
clkao> 我個人認為讓更多人了解醫療資源的限制,不要沒事直衝醫學中心急診,應該就能讓真正急重病送/就醫更有效率。用客觀公開的資訊呈現各大醫院急診待床永遠爆滿,應該是讓更多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的第一步。
3. 有了這個即時看板,未來如果發生重大災害,救災人員跟民眾可以怎麼使用看板?
tom> 我們相信數據公開後, 會有人研究並且利用這些資料作為日後決策的幫助. 目前沒有預設特定目標使用看版, 也許大家集思討論, 對台灣會有更多的幫助.
tom> 或者應該反過來問, 衛福部當初要求重度醫院公佈資訊於網路上, 是否已經有計劃地使用這些資訊? 是否在這次氣爆事件發揮作用? 還是說, 這些資訊的有限性(無檢傷分類, 無待床天數 etc) 無法在重大事件中發揮作用?
ipa> 同意應去了解衛福部僅要求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公布資訊的規劃。因為此平台即時彙整三十一家醫院資訊凸顯了衛福部這項政策,也可在此基礎往下一步探討如何利用這樣的資訊科技。
4.衛福部目前有提供各大醫院的急診資訊超連結,不方便使用的原因是什麼?g0v的專案做的改善是什麼?
tom> g0v 收集資料期望將原本已經對民眾公開的訊息做更友善的呈現
短期以圖表顯示急診待床趨勢; 長期提供歷史資料作為重大事件發生時的參考及對策
lanfon>衛福部依其業務範圍,提供了全國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即時訊息的查詢列表,但該表格只分別列出各醫院的網頁,而未提供相關的統計、分析甚至是急診的流量資訊。其不便使用的地方在於,各縣市的急救醫院數通常不止一個,對想要查詢的使用者而言,快速且方便的查詢到該縣市急救責任醫院的急診現況,甚至是過往的急診流量。
此專案做的改善是將所有數據做統一的輸出介面、改善格式及記錄過往的流量資訊,以備後續若有需要可以再做相關的分析與檢討。
5.這些資訊除了提供即時的資源調度參考外,從長遠來看,這些資料還可以怎麼解讀,去看台灣現有醫療資源的分配問題?(例如今天林口長庚的等候病床人數一直增加,或是高醫等待加護病房的人一直高居6、˙7人...)
tom> 雖然台灣有健保, 但健保沒有辦法解決所有醫療的問題.
待床人數增加可能是因為病床數不夠; 病床數不夠可能是因為護理人員不足, 護理人員不足是因為職場環境不佳. 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 都需要被醫治, 資源分配的問題需要更多人參與討論, 而討論的前提是資訊要對等. 若大家能獲得"長期" 並且"公開" 的資訊, 相信更能有根有據地討論 "分配" 的議題.
clkao> 完全同意,公開且開放的資料,是達成共識的討論基礎。
lanfon> 資訊來源是衛福部的「全國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即時訊息」,因此所能提供的資源調度也只限於此範圍內的醫院。長遠而言,在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的範圍內,可以觀察全國各重度急救醫院的急診人數和流量,但礙於衛福部並未,且各醫院也沒有統一提供急診的相關資料,所以統計的數據並不算是完備的。
Ashley> 非常感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