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農業研究論文、文本、影視
每個素材材料,請提供名稱,連結,記得加上你的推薦說明與小介紹!
文件目錄:
(1) 論文、研究案、專題作品、調查計畫
(2) 專書、書籍、政府出版品
(3) 影片、節目
論文、研究案、專題作品、調查計畫
研究計畫、碩博士論文
食物系統、能源使用之特性
- 永續都市的代謝分析、評估與管理-都市食物系統與空間變遷分析:物質流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之整合應用
- 本計畫以大台北地區為探討範圍
- 第一年: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3116530
- 第二年: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8359173
- 第三年: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1585282
- 結論與建議
- 1. 大台北地區目前廚餘處理情形並不理想,除了養豬廚餘收集後餵豬外,台北 市於廚餘收集後以暫放於內湖、北投、木柵等三座焚化廠進行堆肥化處理為 主;而新北市則有暫放焚化廠、自有堆肥廠、委外堆肥、跨行政區處理等不 同處理方式,均未能有效資源化處理。
- 2. 為尋求將廚餘資源化處理,2011 年起新北市環保局配合環保署政策,曾規劃 「北部地區廚餘厭氧消化試辦計畫」,期能對廚餘厭氧消化處理技術做可行性 及效益評估,但執行後卻被環保署中斷試辦計畫。
- 3. 台北市目前年廚餘收集量約為 66,288 公噸(2014 年),自 2011 年後有下降之 趨勢;新北市目前年廚餘收集量約為 134,929 公噸(2014 年),也是自 2011 年後有下降之趨勢。
- 4. 在估算廚餘產生量上,成分推估法優於人均值推估法。
- 5. 若以成分推估法計算台北市廚餘產生量約為 156,406 公噸(2014 年),而目前 實際收集量為 66,287.6 公噸,因此廚餘收集處理率為 42.38 %,即約有 57.62 %的廚餘未進行分類收集處理。
- 6. 若以成分推估法計算新北市廚餘產生量約為 258,248.1 公噸(2014 年),而目 前實際收集量為 134,928.6 公噸,因此廚餘收集處理率為 52.24 %,即約有 47.76 %的廚餘未進行分類收集處理。
- 7. 透過本研究分析,不論是廚餘產生量或是廚餘收集量和社經指標之關連性並 不顯著。
- 8. 本研究透過分析層級程序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收集各界對 於不同廚餘處理方式之意見,完成 18 份有效問卷之調查,彙整各方意見。
- 9. 評估構面以環境為主(0.545)、經濟次之(0.235),社會(0.220)其次。環 境評估指標部份包含能資源消耗、二次污染、減碳效益、資源回收率、處理 效率,其中以二次污染選項(0.350)最重要。
- 10. 經濟評估指標部份包含土地使用成本、工程建設成本、操作處理成本、維護 與其他成本、資源化產品之經濟效益,不若其他構面和評估指標有較一致的 意見,重要性排序由大到小分別為工程建設成本(0.249)、操作處理成本 (0.240)、資源化產品之經濟效益(0.230)、維護與其他成本(0.185)、土地 使用成本(0.096)。
- 11. 社會評估指標部份包含鄰避效應、民眾分類回收行為、科技穩定性、法規限 制、跨世代正義,可知以鄰避效應(0.349)選項為主,廚餘處理設施常受鄰 近居民所排斥進而影響其作業,如何使處理方案不影響周圍居民就成為了最 重要的社會考量因素;其次為科技穩定性(0.212)。
- 12. 而在不同廚餘處理方案評分上,結果顯示最佳方案依序為厭氧消化(6.12)、 區內堆肥化(5.71)、區內乾燥飼料化(5.47)、區外堆肥化(4.94)、區外乾 燥料化(4.85)。
- 13. 本研究完成大台北地區食物系統氮與磷消費量分析,可發現,大台北地區肉 類人均值消費量呈現上升趨勢,民國 70-87 年間上升趨勢較大,87 年以後上 升趨勢趨緩;而大台北地區人均氮消費總量則在 86 年和 87 年間出現反折, 開始出現下降趨勢。進一步分析,可發現可能和奶類、豆類和蛋類之人均值 消費量下降有關。本研究研究也同時發現人均值之牛肉消耗量有逐漸增加之 趨勢。
- 14. 另可發現,大台北地區人均磷之消費量也是從民國 86 年附近開始呈現下降趨 勢,和人均值之總體肉類消費量不同。而此種消費趨勢似乎跟大台北地區豆 類、蛋類、和奶類人均值消費量之變化趨勢有關。豆類人均值消費量從 86 年之後開始下降趨緩,而蛋類更是從民國 86 年後出現明顯之轉折下降趨勢; 而奶類之人均值消費量大抵在 86-90 年呈現水平狀態,而 90 年以後就呈現下 降趨勢。
- 15. 本研究亦進行人均氮消費量以及人均磷消費量與社會經濟指標進行分析,可 以發現相關性並不顯著。
- 16. 本研究進行廚餘處理技術之生命週期評估,發現廚餘與下水道污泥厭氧共消 化系統除了可以產生淨能源收益,以及磷資源回收,同時比其將廚餘直接焚 化處理可以產生更佳之溫室氣體減排效益。
- 17. 而在廚餘與下水道污泥厭氧共消化系統之發酵後污泥後續操作處理方案中, 若同時考量淨能源收益、溫室氣體減排效益、以及磷資源回收,則以堆肥化 處理最佳。
- 18. 日本目前已有許多實際運轉之廚餘與下水道污泥厭氧共消化系統,廚餘資源 化處理效率佳。
- 19. 分析比較不同國家平均每人每日食品廢棄物之產生量,約為 0.296-0.964 公 斤,其中瑞典人產出最少,而法國人產出最多。而其中家庭廚餘之每人每日 產出量為 0.029-0.663 公斤,其中瑞典人產出最少,而法國人產出最多。
- 20. 本研究發現台北市每人每日家庭廚餘產生量為 0.157 公斤,略少於日本(0.230 公斤)與德國(0.224 公斤)。
- 創建智慧都市代謝系統邁向永續城市:水-糧食-能源鏈結之解決方案
-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3335240
- 計畫名稱:評估綠色基盤在支持都市鏈結以調適氣候變遷的角色
-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2823957
- 本計畫為貝蒙論壇「永續都市化全球倡議/食物-水-能源鏈結」多邊協議研究行動方案所核定的跨國研究計畫中的子計畫,總計畫題目為「了解城市治理食物、水、能源鏈結的創新倡議」,旨在以藍綠基盤策略作為推動食物、水、能源鏈結的城市規劃與治理工具,並以開發中國家作為主要探討對象。 這個子計畫將為系統性、整合性的食物、水、能源鏈結評估方法提供科學基礎,並發展相關規劃準則與管理策略來協助城市的環境治理與永續發展。首先,本研究將以台北盆地內的都市發展區進行領航研究(pilot study),檢測都市綠色基盤的空間紋理與其在提供食物生產、水文管理、溫度調節等各項氣候變遷調適功能間的交互關係,評估因土地利用變遷而產生的功能性消長(trade-offs)。其次,本研究將與其他夥伴以ICLEI都市鏈結(Urban Nexus)計畫中的國際案例進行分析,探討透過綠色基盤進行城市食物-水-能源鏈結規劃與管理時所遭遇的困境以及潛在的對策。本研究成果將與其他子計畫進行整合,以期能在都市鏈結此一學術領域有所貢獻,同時透過發行指導手冊以及促進國際與地方等相關單位的參與…等來加強成果在都市規劃與城市治理上的實用性。
水岸,近郊農業,農業區市民農園、都會區休閒農業
- 河川浮覆地景的田園生活
- 哪一種自然才算數?新店溪永和段水岸農業的興衰
- 從三都多功能都市農業之經營發展探討土地利用政策─以市民農園、休閒農場為例
- 社區微型農業的創新經營模式
- 猴硐生態環境教育園區規劃
- 地產地消概念與休閒農業結合之研究
- 都市之地方食物系統研究-以竹北市新農民市場為例
- 都市原住民部落住宅空間研究分析 – 以南靖吉拉崮賽部落為例
- 臺北都會區淡水區分租農地的經營特色
- 淡水下圭柔山溪流域生態地景修補策略
- 台灣城鄉交界的農耕文化:台北都會邊緣的安坑耕種者之菜園生活個案研究
- 從文創鍍金走向道德經濟 -- 坪林臺灣藍鵲茶行動
- 種出綠色生活圈:志願務農者的生活方式選擇與農耕生活風格社群之形成
- https://hdl.handle.net/11296/9q6pps
- 2007
- 市民農園參與和生活風格改變關係之研究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54z6e
- 2014
- 都市人對田園生活之嚮往與追求價值
- https://hdl.handle.net/11296/ekw4mk
- 2016
- 影響市民農園承租者承租滿意度因素之研究
- https://hdl.handle.net/11296/wy2q85
- 以台中地區之瑞城市民農園、台中市農會市民農園、中興大學霧峰鄉市民農園為研究範圍,採分層抽樣法進行實證研究
- 建立樂農城市多元應用研究
-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4169409
- 本研究以盤點北部三都(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的都市地區休閒農業的相關資源,透過專家訪談、焦點團體座談、模糊德菲法(FDM)、層級分析法(AHP)及問卷調查,從各種多元的研究分析,提出有關對於休閒農場對於開發商品化需注意的事項。
各縣市市區農耕經驗,社區農園,生活農耕,高齡者,醫院院區,屋頂農耕..等
- How doe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fluence food-production in urban gardens? A Case Study of ‘Garden City’ in Taipei, Taiwan
- https://edepot.wur.nl/518999
- Lin, Chia-Ju
- 2020
- Governing urban gardens for resilient cities: Examining the ‘Garden City Initiative’ in Taipei
-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042098018778671
- Jeffrey Hou
- 摘要:隨著對糧食安全和氣候適應問題的關注不斷上升,城市園藝和城市農業已成為全球城市復原力方面日益突出的議程。在東亞,近年來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舉措,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製度性支持。本文重點介紹台北的案例。該城市近年來發動了充滿活力的都市農業運動。我們探討了台北新的“田園城市倡議”的持續成果,該舉措支持建立包括社區田園、屋頂田園和學校田園在內的城市田園。根據2014年至2017年期間在初期倡導、規劃和實施階段的訪談和參與者觀察,本研究考察了該計劃的背景、政府和非政府主體的參與、以及計劃的持續實施。基於調查結果,本文進一步思考了這些舉措對面臨當代環境、政治和社會挑戰的城市治理實踐的影響。台北案例提出了一種模式,其中,政策的製定和實施可能需要體制內和民間社會中各種主體和組織的機會主義行動。這種嘗試可能需要對現有官僚結構進行策略性調整,同時調動其優勢和資源,而不是進行劇烈的變革或立即進行機構重組。此外,儘管民間社會組織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台北案例還顯示出相當大的公共部門投資。這與主流的新自由主義治理模式不同,在其他地方,後者往往與城市田園計劃聯繫在一起。
- Edible Garden Initiative of Taipei City
- https://e-lib.iclei.org/publications/IFWEN_Taipei_FINAL.pdf
- 2022
- Authors: Wan-Yu Shih, Erich Hellmer, Anina Hartung
-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s of Urban Agriculture in Building Resilient Taipei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92526913_Exploring_the_Potential_Contributions_of_Urban_Agriculture_in_Building_Resilient_Taipei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Yun_Tsui_Chang/publications
- Yun-Tsui Chang
- 2015
- 土地遠距連接、治理與都市永續性-都市藍綠基盤之治理及其遠距連接
- 2019
-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2377009
- 綠色都市主義與永續城市自1980年代末起,成為當今人類主要的聚落一城市的再生及發展之政 策及治理的新典範,其中綠色基盤則為最具代表性的規劃重點。綠色基盤的多功能特性可達到環境保 育與生態系服務之功效,綠開放空間增加社會包容度,以及帶動後工業城市再發展與促進綠色經濟等 功效。此外,綠色基盤的社會一生態體系的耦合與多尺度討論牽涉到都市土地使用遠距連接的概念。本研究以臺北都會區作為研究區,探究過去近一、二十年來,臺北都會都市綠基盤建置與發展之特性,評估其在都市永續治理所扮演的角色與效果,並指陳綠色基盤作為連結都市社會一生態體系所 應瞭解的遠距連接特徵與相關課題。本計晝擬以三年為研究期程,在經驗研究的部分達成以下之分年期的研究目的。第一年,總整與分析臺北都會因應都市永續性發展目標所採取的藍綠基盤規劃及建設 方案,並提陳其遠距連接的相關經驗與學術課題。第二年,分析及評估臺北都會藍綠基盤建設的永續 治理課題、特性及其遠距連接的類型化與關聯性特徵,並提出永續城市治理之參考建議。第三年,檢視永續臺北都會藍圖及其建設,所佈建的藍綠基盤與永續城市的想像、系統組成及其社會空間關係,並說明其作為都市化與環境變遷泛屬性關係(generic relations)之意涵。
- 都市因應氣候變遷之綜效、權衡與共效益-以自然為本的都市氣候政策: 介面空間治理的綜效、權衡及共效益分析
- 2021
-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3552349
- 為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愈來愈多的城市已在倡議以自然為解方的都市實驗,強調將自然帶回城市,以調和過度人工化而無法因應極端氣候不可預測與高變異的都市建成環境。再自然化城市的都市議程,強調以生態復育的方式作為路徑,恢復具生態系服務價值的都市空間。因此,都市中水與綠資源相對豐富、具生態棲地特徵及生物多樣性高的介面空間,例如都市公園、河濱與濕地、城郊地帶成為城市實驗的熱點區域。本計畫以大台北都會區都市水環境與綠基盤的政策議程及推動計畫作為分析對象,探討「自然化」(或生態化) 的治理對策,對都市因應氣候變遷之永續轉型的綜效、權衡及共效益。在學理上,主要是採取「社會生態系統」的都市研究取徑,針對都市生態治理的前線—都市水綠地圖上的介面空間,探討此空間類型在都市永續轉型上的關鍵意義及實際發展經驗。
- 城市永續環境行動之探討─以公共空間行動場域為觀察標的之實證性研究
- 2018
-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2275136
- 公共空間近用性實為永續環境行動的關鍵,而台北市績優里民活動場所早已加入永續環境行動行列,包括全 面汰換LED 節能燈具、實施魚菜共生系統、主導老人活動綠屋頂、全面推動環境教育等;本研究預 計第一階段採取參與觀察法,直接由研究者以志工服務的角色進入田野(19 個曾獲獎的特優里),觀察 並記錄行動場域之空間情況條件、運作實況及具體節能減碳行動成果,再依據觀察紀錄表歸納修正文 獻探討所得之研究變項架構圖;第二階段,針對約301 個台北市里民活動場所進行普查問卷,檢驗變 項所造成之差異性、兩兩相關性,及結構式因果關係。希冀研究成果能呈現城市永續環境行動的脈絡 及重要因素,藉此提供未來政策規劃之參考,提升整體永續行動成效。
- 臺北市建構田園城市綠屋頂對都市保水之環境效益分析
- https://hdl.handle.net/11296/fzy767
- 本研究結果發現,若將臺北市70%的住宅區建置綠屋頂後,可為全市帶來高達304.5公頃之綠化面積,占全市面積約1.1%,且每人享有綠化面積可提高約1.2平方公尺。土壤分析結果顯示,田園城市介質土壤多由砂土組成,介質田間容水下之含水量約為22.2毫米;永久凋萎點為9.0毫米。臺北市2019年累積降雨量約為2,664.7毫米;年累積蒸發散量總計約629.2毫米;年累積逕流量與保水量分別為2,073.4毫米與680.4毫米,年逕流削減率可達22.2%。研究結果證實,建構綠率屋頂對都市保水具有正面效益,但其亦受區域降雨量與氣候條件而有所不同。
- 台北科技大學校園屋頂農場之規劃設計
- 2010
- http://ir.lib.ntut.edu.tw/wSite/ct?mp=ntut&ctNode=447&xItem=43287
- 台北市公有建築屋頂農業蔬果供應發展策略之研究
- 2017 https://hdl.handle.net/11296/q7ewng
- http://ir.lib.ntut.edu.tw/wSite/PDFReader?xmlId=68270&fileName=1497008397699&format=pdf&ctNode=447&captcha=3177
- https://www.facebook.com/napcufarming/posts/1670645036306567
- 結論圖片摘選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51321448229543/posts/5682817105079929/
- 本研究以臺北市市內公有建築屋頂,探討都市農業糧食供應發展策略。透過文獻資料歸納出都市農業六大核心價值,包括功能、空間、經營管理、培訓、供應、政策等。比對台灣與古巴哈瓦那、韓國首爾、美國紐約等國內外案例,分析臺灣都市農業發展課題。進行台北市公有屋頂農業示範點的案例調查,結合專家訪談之建議,提出屋頂農業糧食供應課題、潛力與發展架構。最後實例演算公有建築屋頂農業的生產量與營運成本,推論可行的屋頂農業糧食供應的發展策略。
- 都市農業的推廣現況與永續性之探討-以臺北市田園城市為例
- https://hdl.handle.net/11296/935xus
- 以都市民眾認知與態度探討可食綠牆 -以臺北市民生社區為例
- https://hdl.handle.net/11296/s3yfgc
- 2018
- 誰與增蜂?臺北市松山社區大學推動城市養蜂個案研究
- https://hdl.handle.net/11296/3pvbda
- 都市田園類型社區營造共享經濟價值之研究―以臺北市東榮里社區公園與開心農場為例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gqnqz
- 2017
- 客家田園城市的魅力:以社會投資報酬分析「臺北客家農場」個案
- https://hdl.handle.net/11296/f4p7h8
- 論文摘要:
- 經評估而得臺北客家農場義工應用經營計畫的社會投資報酬率為2.74,意即每投入1元能創造2.74元社會價值,換言之,都市農耕會為社會帶來正向社會影響力。
- 研究結果發現,計畫參與者農場義工的提升自我價值、習得知識與技能及結識他人建立新的連結此三項成果,是整個計畫前三高的價值產生處,這也恰呼應該計畫目的是期待加入的都市農耕參與者能交流分享、學習成長,並貢獻己力創造成就感,並對應到田園城市政策的社會連結層面價值,而組織肩負的文化推廣傳承使命,則體現於活動遊客增進對客家文化精神的認識體會此一成果。
- 總結而論,本研究認為客家田園城市的魅力有二,一是透過客家發揮的都市農耕社會影響力,另一則是「新客家」都市農耕社群的文化力。
- 〈應用綠色照護改善精神醫院與其鄰近社區關係的歷程與成果〉
-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P20190424001-202109-202109290021-202109290021-30-39
- 〈探討自然體驗活動對慢性精神分裂病患精神病症狀、認知功能與社區生活功能之影響〉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ht4u4
- 社區菜園參與對社區連結之關係探討
- https://hdl.handle.net/11296/kz274w
- 2014
- 屋頂菜園的建置與推廣之研究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tw3ep
- 2018
- 閒置公有空間發展都市農業可行性分析--以新北市五股區「德音休閒廣場」為例
- https://hdl.handle.net/11296/xwwfkt
- 摘要:
- 近年來全球各地人們的居住模式,明顯朝向都市化發展,人口過度集中除了為 都市帶來經濟的繁榮,也同時面臨許多環保問題。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於環保生態的 重視,永續的都市生活觀念普遍在世界各地人們的心中發芽,對於減少消耗大量能 源與檢討過度浪費碳足跡的消費行為漸漸地成為主流價值。但是另一方面也由於 都市的快速發展,工業社會快速的轉型,造成許多原有功能的建築面臨長期閒置的 命運。於是有些都市便開始利用創新的農業科技,例如水耕、霧氣耕種等技術,使 閒置的土地再次活化利用創造價值。
- 本研究探討如何利用公有的閒置空間,目前生產短期蔬菜的「植物工廠」之可 行性,除了希冀再次活化閒置空間外,更期待能成為未來都市農業發展的新模式。 在發展新的都市農業模式的過程中,除需有一定「經濟價值」基礎外,同時也必須 思考對於透過居民交流機會的增加而能有助於都市「提升社會文化」的正向發展。 本研究收集兩處目前在市場上營運中的小型「植物工廠」,提供做為本研究之營運 成本分析範例,並做為將來設置都市型「植物工廠」成本計算的參考依據。
- 以「新北市五股區」蓬萊路上「德音休閒廣場」內閒置的軍營分析對象,並設 計問卷調查鄰近的居民、對於將閒置的軍營改建成為可以生產短期葉菜類的「植物 工廠」的接受程度。在將近 5,600 位五股區德音里的居民中,問卷共訪談 400 位居 民,並針對每位受訪者的社經資料,進行分析比較。結果顯示居民對於水耕栽培與 植物燈的應用較不熟悉,而對於食農教育的推廣或健康養生食材的運用講座有七 成以上的受訪者支持,對於未來植物工廠所生產的蔬菜八成以上的受訪者願意付 出高於市場價格購買,但在負面影響上受訪者的反應較為保守。而在與政府合作模 式上採用租賃閒置空間做為未來都市農耕的模式中,初期的租賃費用若能配合實 際營運狀態調整,並且搭配在的食農教育與舉辦健康養生料理講座,都將對於「植 物工廠」的設置具有正面的效果,同時也能有效的提升民眾對於「植物工廠」所帶 來可能的負面影響上的忍受度,研究顯示採用短期葉菜類的「植物工廠」型態將是 發展都市農業可行的模式。
- 回歸田園:可食地景作為高齡者退休生活的社會實踐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gtk5j
- 新北市新莊區建安里、後德里與雙鳳里所在的七個可食地景作為案例
- 摘要:
- 都市農耕近年來作為因應氣候變遷及食安議題的可能解決途徑,已然成為一股世界潮流,在各個城市角落以社區園圃、屋頂菜園等形式出現。透過都市農耕的復甦,將農業帶往休閒與教育的層次,突破農業生產的功能,也因為其休閒屬性使得農業得以融入常民的生活,同時也將農耕的身體從辛勤勞苦、營養不均衡中解放。新北市也於2015年推動可食地景政策,鼓勵民眾申請基地認養並提供經費協助建置菜園,更加速了都市農耕面積的擴張。
- 2018年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新北市作為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最多的縣市,其中曾為清領時期的重要商港、如今轉為臺灣工業重鎮的新莊區,是城鄉移民潮的人口聚集地,也是北部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其濃厚的移民歷史也使得農耕行動在此處發生。退休意味著人的生命歷程進入老年階段的開始,成為社會中潛在需要被照顧的無生產力人口。因此,當我們使用「療癒」一詞在形容退休人士的都市農耕日常行動,甚至作為政策設計農園建立的目的亦或是對於菜園的使用原則之時,是否也定義了他們在社會中的身份與價值?在退休生活的想像中,都市農耕為參與者所帶來的療癒感是被如何描述及形塑的?參與農耕行動的退休人士及高齡者又是如何看待療癒對於他們的影響?
- 本研究欲透過參與觀察進入田野地,輔以半結構式訪談及文史資料分析,以利理解退休生活與日常農耕行動之間的關聯,並從可食地景的療癒性作為切入點,探討高齡者的退休生活如何透過農耕產生社會實踐,因此本研究欲以新北市新莊區建安里、後德里與雙鳳里所在的七個可食地景作為案例,探討臺灣社會在進入老齡社會的狀態下,藉由退休人士的農耕生活如何展現出社會中對於老齡化的想像,形塑出城市中不同老的樣貌。
- 參與行動下的「綠」: 公民在新竹市綠園道食物森林中的建構與互動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nsqpj
- 摘要:
- 既有研究雖對都市農耕行動有所討論,但並未進一步探究參與式設計如何反應在農耕行動上,進而展現都市公共空間的價值,甚至是公共領域之空間形塑。本研究旨在探討公民於新竹市東區進行都市食物森林的空間建構,及其後續的經營與維護脈絡。運用參與式設計作為該空間建構方法,並以Habermas的公共領域概念進行分析,探討公民於都市食物森林空間內的互動價值。研究方法係採文獻分析、參與觀察、深度訪談方式進行相關資料蒐集。
- 本研究發現,參與式設計於新竹市綠園道食物森林空間得以被操作與實踐,仰賴專業者的知識傳遞、地方居民的主動參與、及公部門的資源協助。都市食物森林採取共耕共享、友善環境耕作、及重視生態層次的方式,進行該農業空間的運作與維護,其目的在於建立 具備公共性的環教場域,藉此產生農業或環境議題的論辯,最終形成以農業、環境教育為本的公共領域。本研究揭示參與式設計於公共場域的實踐,及對公共領域概念之不同詮釋結果。結論試圖針對現行都市計畫法對於公園綠地之規範提出看法,盼以都市食物森林的運作形式,提供都市農耕在台灣能以另一種經營方式展現。
- 都市農園之臺灣模式的探討與分析─以臺中市為例
- https://hdl.handle.net/11296/bazyb6
- 摘:本研究關注於城市中生產作物的都市農園及其對降低食物碳足跡可能做出的貢獻。選取臺中市做為研究的樣本,探討在臺中市現有的都市環境條件中,如何讓都市農園能夠有效且具備實質效益地落實的具體作法,並找出一系列能夠以符合低碳原則的方式利用城市空間達到減緩都市實物里程的可行模式。
- 都市農業應用於都市更新之效益評估架構—以臺中市舊市中心區為例
- https://hdl.handle.net/11296/w6k7yp
-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1?DocID=U0078-2502201617132773#Citedliterature
- 摘: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都市農業應用於臺中市舊市中心區都市更新之效益評估架構權重,以「社會文化效益」最為重要,其權重值為0.4565。而都市農業應用於臺中市舊市中心區都市更新之效益評估因子相依關係分析則以產業經濟效益面之「在地生產」與「民眾參與」、「節能減碳」、「經濟創新」、「空間活化」及「環境教育」皆有相互影響元素,並與「經濟創新」及「民眾參與」產生相互重要影響關係,三者構成相互影響循環關係。
- 民眾參與可食地景行為之研究
-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1?DocID=U0005-2308201611504100
- 摘要:
-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瞭解影響民眾對可食地景之認知、態度與行為之因素,以及瞭解參與可食地景營造對於民眾認知、態度與行為之影響。
- 以台中市石岡區梅子社區為研究地點,分別進行社區內民眾、社區外民眾之認知、態度與行為問卷調查,另以中興大學園藝學系學生為研究對象,帶領至梅子社區進行可食地景營造工作,並問卷調查及訪談其營造前、中、後對於可食地景之認知、態度與行為之影響。
- 精神醫療機構建構生態療癒(育)文化園區之研究—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為例
- https://hdl.handle.net/11296/3p8b7a
- 以田園城市政策建置環境教育場所的實踐策略 –以醫院為例
- 摘要:在臺灣都市建築物興建的十分的密集,城市中的醫院為許多人較不願意接近的場 域,更為鄰近社區居民眼中的鄰避設施(NIMBY facility)。社會急遽變遷後,醫院經營漸 趨向商業化,大部分空間傾向迎合外部顧客(External Customer)的設計,除與醫療有關的 工作空間外,員工不易有互動,加上各領域的專業造成員工相互的隔閡,員工流動性高。 但其實每種領域之間的互動與關連性卻是密不可分的,是需要每種領域之間的互動而 成,彼此間的都該是有關聯性及有所互動的,故在既有空間內創造參與空間變得十分的 重要。而田園城市(Garden City)計畫的推行給予城市醫院空間及情感修補的契機。本文 以城市醫院執行田園城市政策建置醫院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場所的實踐 做為探討,以跨領域(Interdisciplinary)思維參與其他領域知識之所得與實踐成果。期能給 予其他城市醫院發展之建議。
- 關鍵字:鄰避設施、外部顧客、田園城市、環境教育、跨領域
- https://farmcity.taipei/upload/m8s3/%E4%BB%A5%E7%94%B0%E5%9C%92%E5%9F%8E%E5%B8%82%E6%94%BF%E7%AD%96%E5%BB%BA%E7%BD%AE%E7%92%B0%E5%A2%83%E6%95%99%E8%82%B2%E5%A0%B4%E6%89%80%E7%9A%84%E5%AF%A6%E8%B8%90%E7%AD%96%E7%95%A5%20%E2%80%93%E4%BB%A5%E9%86%AB%E9%99%A2%E7%82%BA%E4%BE%8B-1.pdf
- 社區食聯網
- https://photos.app.goo.gl/DQoauVXAn8k5sobB2
- 李亭頤,針對嘉義地區都市農耕相關研究
- https://web085004.adm.ncyu.edu.tw/eRes.pub/Res.aspx?thrid=A0800
- 探索嘉義市巷弄的食用地景—都市綠化的新策略
-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8407072
- 「食用地景」是一種都市綠美化策略,也是都市社區邁向永續發展的具體方法之一。運用可食用的植栽作為綠美化的材料,可以在都市巷弄的畸零隙地上創造生產、宜人且多功能的開放空間場所,並能帶來環境美化、鼓勵社交互動、穩定糧食供應、支持生態系統健全等機能。然而在都市巷弄中發展食用地景仍有其挑戰性。首先,巷弄狹長空間匯聚了社會、商業、住宅和交通等活動,容易造成公共與私人,或交通與其他使用之間的衝突。其次,都市巷弄的環境限制,包括欠缺空間、日照短缺,暴露在各種干擾下,形成對植物生長而言較為嚴苛的環境。此外,都市巷弄地景混雜了各種元素,無論是規劃或未規劃、正式或非正式、人造或自然的元素,複雜化整體的管理工作。在台灣市區巷弄中,本已存在各種非正式的食用地景綠化,但是欠缺整體考量的任意設置,形成景觀雜亂、食用植栽生長不良、影響交通使用等問題。正視這樣的綠化形式,發揮食用地景的優點,融入並改善都市巷弄地景,是今日都市環境綠化與邁向永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目標是「探討嘉義市既有巷弄食用地景的模式,以及巷弄特性與綠化形式之間的關係,作為未來運用巷弄食用地景為都市綠化策略的基礎」。研究方法是彙整相關案例和研究,建構巷弄食用地景的研究架構。依據研究架構,實地調查嘉義市區中,八個列為都市更新地區的巷弄食用地景。蒐集並建立既有的巷弄特性、綠化形式與分布範圍,並以統計軟體分析三類因子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嘉義市區的巷弄地景中,食用作物的種類數量是與巷弄的空間形式、兩側建築類型和巷弄的使用型態有關。最常見的五種食用作物種類分別是蘆薈、芙蓉菊、木瓜、地瓜葉和九層塔。
- 許妙慈,2014,嘉義市中心地區巷弄食用地景之調查
- 田園城市的未來想像 -以臺南市善化區為例
- https://hdl.handle.net/11296/s4e255
- 摘要:
- 本研究以臺南市善化區為主要研究地區,結合西方田園城市理論,為善化地區提出更適合居住的規劃。並且為田園城市提出更完善具體之可行方法。基於上述,首先探究人文地景,分析從原民時代至近代善化自然地景之變化、聚落變遷、交通改變、信仰轉變及產業變遷等五大面向,並在歷史和地理的框架下梳理出善化的居住氛圍與其特色及合宜規劃。
- 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提出田園城市的基本原則及實施條件;第二部分是建構清代到現代的善化人文地景;第三部分是相互比較善化地區及田園城市;第四部分是提出兩者共同或是可以相互彌補條件;在歷史和地理的交疊的研究過程中,以田野調查資料為基準,並以西方城市規劃理論為輔,藉此期望能夠提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條件,並逐步推演出城市與農村的可能新面貌。
- 本研究將田園城市理論與臺南市善化區的人文地景對照和比較分析後,得出重要的幾項結果。首先兩者有核心區與廣闊的田野空間等相似之處;在交通的生成與建地限制等相異之處。最後更發現善化區在現代化的南科工業園區進駐之後,使其原本類似傳統田園城市的風貌起了新的變化,也促使她成為宜居性頗高的類田園城市,更是臺南地區最具田園城市理論的城鎮典例。
- 大新營田園城市展風華之研究
- https://hdl.handle.net/11296/zbh22v
- 摘要:
- 文化資產能提供創意以承續過去、開展未來,為社區再造、振興地方產業、行銷在地文化及吸引觀光資源的切入點。保存文化資產是身為世界公民需具備的基本認識與素養,隨著時空環境的變革,文化資產保存的範疇與方式與時俱進。新營區因優越的地理位置,充滿濃郁之文教、藝術氛圍,並坐擁嘉南平原之優質農產,使其躍升為大臺南溪北區發展的領頭羊,更是就學、就業及就養核心區域,數次榮獲國際宜居城市之國際花園城市銅牌獎、優質環保示範區及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創新成果獎之環境獎。
- 本研究內容以「創意加值與典藏富麗農村風情小鎮」為概念,「尋根探索倒風內海源」、「嘉南平原鹽糖鐵歲月」、「社區總體營造藝美化」、「創新創益南瀛心都會」四大主題,運用數位科技典藏及加值呈現新營區在地多樣文化新價值與新文化生活魅力。更進一步以新營區為核心聚落,「創益創藝大新營智慧深體驗」為主軸,鏈結新營區周邊區域,整合至Google Maps平臺,建置「倒風內海知性心教育」、「富麗農村風情欣體驗」、「走讀恬適宜居新市鎮」、「南瀛創益聚落新願景」四大數位體驗路線,亦提供個人化的路線規劃功能,展現與解說各區特有的文化資產、人文風貌及創新創藝,讓使用者即使沒有親臨現場,也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和網際網路吸收資訊與知識、預先規劃遊歷之形式,觀賞大新營區的天然環境、綠野藝術與聚落人文,享受田園城市生活的知性與感性。
- 都市農耕的想像與實踐:對高雄第一社區大學食農教育的研究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jng49
- 摘要:
- 回應戰後權力失衡的食農體系、氣候變遷與食物安全等問題,晚近全球各地出現另類食農運動。其中,都市農園為另類食農運動的重要類型之一。研究指出,都市農園除了增加都市糧食自給率、降低食物碳足跡,也讓社區鄰里參與公共事務而凝聚,進而有機會振興當地社區。台灣晚近也出現都市農園運動,其中,自1990年代後期高舉「解放知識、催生公民社會」理念而在全國各地深耕的社區大學為重要推手。何以社大成為都市農園的推動者?秉持什麼樣的理念與方法,社大展開都市農園的教學與實踐,又面對哪些困難與挑戰?
- 本研究以積極推動都市農耕十年歷程的高雄第一社區大學為研究對象,透過參與觀察法與深度訪談法,探討社大都市農耕運動的特性。本研究發現第一社大的都市農耕在捲動不同市民群體、找尋土地與資源、技術發展上有諸多創新,也面臨挑戰。首先,透過食農教育,第一社大在小港農場、銀髮農園、幸福魚菜園,組織出假日農夫、高齡長輩、中小學師生等不同族群實踐都市農耕。其次,第一社大的都市農耕,建立在捲動公民參與以追求環境永續及回應社會需求的公共性上。意識到氣候變遷、當代食農生產與消費模式難永續,社大從都市農耕切入環境教育,嘗試在代謝循環嚴重斷裂的都市生活中,修復人與人、人與土地的關係,並進一步透過菜菜有愛老人送餐、中小學食農教育等計畫回應在地的需求。
- 最後,第一社大致力打造的公共性,時刻面臨挑戰與拉扯,包括參與者公共意識不足,如只為個人食安問題而來的學員、排斥有機農法的高齡長輩等問題;同時,受制於資本主義的城市發展邏輯,都市農耕土地尋找不易;技術發展上,也面臨有機農法在觀念及實作上推展的困難。在回應上述諸種挑戰下,第一社大仍致力打造公民社會、以都市永續食農修補都市代謝斷裂及回應社會需求的目標,是非市場性、由公民驅動的重要公民農業實踐類型。
- 都市工業區中的自然:後勁與大社的盆栽文化分析
-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1898845
- 摘要:
- 綠意盎然的盆栽園與污染性⼯工業設施的並置,形構了北⾼高雄⽯石化⼯工業區週邊社區的獨特地 景。透過盆栽所形成的⼈人際網絡與開放空間,在過往的草根環境抗爭與政治動員中曾經扮演重要角⾊色。
- 本研究透過對盆栽技藝與盆栽園的多物種民族誌書寫,描繪北⾼高雄⼯工業地帶中⼈人 與植物共同創造的地景、網絡、與活動。研究資料將取自媒體報導、活動⽂文宣、田野觀察、 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以及園藝學/植物學⽂文獻,首先考察南台灣盆栽技藝的源起、流傳、 與轉化,其次調查楠梓、⼤大社、仁武等⼯工業區中,現有盆栽園的⼟土地使用與景觀樣貌,接著 將追溯盆栽樹種、盆栽師傅、銷售業者、消費者、官⽅方、⼯工廠等異質⾏行動者如何連結與互 動,這套⼈人-盆栽的網絡又展現了什麼樣的俗民自然知識與草根環境治理術。
- 本研究主張, 盆栽園是⼀一個多元功能(multifunctional)空間,它兼具都市農耕、療癒地景、老⼈人照護、 友誼空間、及庶民民主萌發地等多重功能,⾼高雄煉油廠在2015 年年底關廠,北⾼高雄⽯石化⼯工 業帶即將進⼊入去⼯工業化階段,⼈人與自然的關係也勢必⼤大幅重構,庶民的⽣生態理念與草根環境 主義如何可能納⼊入後⼯工業城市的綠⾊色治理機制?這是本計畫在實證研究之外的核⼼心關懷,希 望能貢獻於⼯工業都市未來願景的討論。
- 打造南台灣城市新風貌-綠美化植栽篩選
- 摘: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去年接受高雄市政府委託,進行「打造南台灣城市新風貌-綠美化植栽篩選」計畫,篩選適合南台灣栽種的都市農業花卉,並開發不同場域的栽培模組,同時辦理「都市農業推廣人力培訓實作課程」。
-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204090026.aspx
- Urban gardens in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 NUS research program
- RA: Sizhe Xie
- 2018
- 都市農耕對社會永續之貢獻——以臺北四個都市農園為例
- https://hdl.handle.net/11296/wh43ca
- http://www.ipcs.ntu.edu.tw/page/about/index.aspx?kind=3196
- 在臺北市,都市農耕已興起十餘年。在這樣地狹人稠、菜價低廉的都會地區,都市農園對於社會有何貢獻?為回答這一問題,本研究對四個臺北都市農園進行個案研究,它們分別屬於不同的類型:社區型的復建里幸福農場,療癒型的象山農場,長者志工型的大安銀髮開心農園,以及企業型的博仲法律事務所屋頂農園。基於社會永續的理論框架,本研究勾勒出它們在社會正義、社會資本、主觀福祉三個維度上的貢獻,討論其促進機制,並對比不同類型農園的差異。研究發現:
- 1、都市農園的建置有助於促進分配正義與參與正義:農園靈活的選址與精心設計的設施,能為受限於空間分佈(如綠地匱乏的社區)或身體狀況(如高齡長者、身心障礙者)的族群提供耕種機會與遊憩機會;此外建置在公共土地的農園,亦推動市民參與公共空間的決策與管理;
- 2、不同類型的都市農園可培育不同類型的社會資本:基於既有社群的農園側重於強化牽絆式社會資本,增強群體凝聚力;納入多元族群的農園則能創造橫跨式社會資本,有利於邊緣族群的社會融入。農園在增強人際紐帶與社群凝聚中扮演多重角色:作物蔬菜成為具有互惠意義的日常禮物,綠地提供相遇契機和聚會空間,農耕活動創造相似身份與共同話題,而農園整體則成為任務承諾的物理依托及群體自豪的象徵符號;
- 3、都市農園透過滿足身心健康、社會交往、興趣休閒或效能自尊等需求,提昇參與者的主觀福祉。其中興趣休閒關於更深層的文化認同——在城鄉快速變動中,部分市民的成長經歷中留下嚮往耕種而不得的遺憾,這種農耕文化與都市現實空間的落差最終由都市農園所彌補。而在滿足參與者各項需求的過程中,農耕工作或作為一種社區服務/志願服務,或協助塑造全人式的職場環境,撬動了現代將工作化約為經濟收入的僵化定義,從而使工作重新與社會福祉相連結;
- 4、在都市農園中出現三種社會永續與環境永續的協同效應模式,分別為意圖式協同、非意圖式協同與反饋式協同。
- 當「我們」在一起:都市合作農耕之社會技術配置
- https://hdl.handle.net/11296/9wte6h
- 社區景觀之多元治理模式:都市園圃價值與環境公民行為關係之探討
- 公園綠地的研究都已證明都市環境中公園環境與植栽對於人類帶來的不同福祉,如增加綠地面 積、提升生態多樣性、促進健康、減少死亡與慢性病,並且提供生態系統服務。然而也有研究指出沒 有使用者管理的大型公園綠地可能會提高犯罪發生之機會,並可能產生空間仕紳化的問題。國際間近 年興起綠得恰到好處與都市農耕之思維,強調被社區管理的鄰里綠地更具有社會價值。台北都會區在近幾年開始推動田園城市與可食性地景之相關推廣計畫,試圖改善公共閒置之空間,並提升公民環境 素養,藉以引發市民之公民環境行為。本研究主要分成兩個議題。第一個階段主要針對近幾年台北都會區都市園圃之價值進行探討,透過文獻回顧、參與式觀察與深度訪談了解都市園圃與周圍都市環境 品質的關係,並且了解居民所感知的都市園圃價值。第二階段則是確認都市園圃價值與公民環境素 養、地方情感、社會資本以及環境公民行為之因果關係。研究者將會透過文獻回顧與訪談發展測量模 式,透過問卷驗證模式,了解影響居民繼續從事相關行為之關鍵因素。冀望研究結果可以提供給相關 單為持續推動之參考。
-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2486927
-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2425768
- 以健康地景概念建構都市社區綠地之治理模式
- Establishing a Governance Model of Community Green Spaces in Citi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ealthy Landscape
- 中文關鍵字:都市生產性花園;生心理健康效益;社會資本;場所依戀;空間形構
- 都市的擴張吸引更多人口移居於都市,未來亦將有超過70%的人口居住於都市,人口爆炸的結果導致都市居住環境越趨惡劣,進而損害都市居民的生活品質,更造成都市人口之身心疾病等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指出健康城市的發展是一種系統性的建構過程,被定義為個人生理、心理與社會健康層面的交互作用。過去眾多的綠地研究顯示,透過接觸自然,可以達到促進人類福祉與個人健康的效用,然都市綠地的使用型態發展至今,已不完全只有大型公園與花園,更有隨著都市農業思潮興起產生了許多「都市生產性花園」。此類型綠地型態的價值在過去研究已被提及,但其與自然綠地是否有類似的健康效益,仍待進一步探討與釐清。本研究在第一階段擬以情緒體驗、知覺恢復問卷及生理回饋儀探究不同類型的社區菜園對參與者之生心理健康之影響。而第二階段則欲透過空間資訊系統與社會心理問卷的整合,確認社區菜園在空間上與社會上對於都市的健康效益,進一步社區菜園的空間特徵與維護管理情形是否亦會影響社會資本、地方情感,甚至於是社區健康。研究者將透過田野調查、問卷搜集與地理空間資訊的分析,了解不同概念間之交互作用,希冀藉由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單位作為都市農業與社區綠地發展之用。
-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3125169
- 都市農業之推行對於生活品質提昇之研究
-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U0023-2811201414220679
- 園藝活動對年長者生活之影響
- http://hdl.handle.net/11296/gy87pk
- 中高齡者從事園藝活動之心流體驗、園藝效益與主觀幸福感研究
- 中高齡者透過有機耕種體驗對生活品質之影響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c2vu6
- 以臺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開設每周一次,共3個月十二周之「有機耕種體驗」為探討
- "銀"向"餘"暉-農的遠見
-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3891977
- Assessing Peer to Peer (P2p) Network Model in Aging-In-Place Context
- I. 針對都市農業:本研究之成果將有助於公部門在思考都市農業推動時,以供需網絡、共享、行銷及服務的角度切入,提升其政策思考與執行的周延性和可行性。II. 針對銀髮社會:本研究所發展之模型、衡量指標與量表能提供公部門及小農作為預測及策略調整的工具。預期其將有助於都市農業之推展,並能藉此減緩超高齡社會所可能面對之問題。III. 針對學術與實務:本研究之研究成果將具拋磚引玉的意義,而有助於提醒產、學界對銀髮世代、都市農業、P2P網絡、共創、共享經濟與客製化之相關議題的興趣與投入。
- 探討自然體驗活動對慢性精神分裂病患精神病症狀、認知功能與社區生活功能之影響
- 本研究運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之生態療癒環境,以正接受日間留院治療且病情穩定之慢性精神分裂病患為研究對象,推動自然體驗小團體實驗處置活動,驗證個人變項、實驗處置與時間變項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在精神病症狀、認知功能與社區生活功能之作用,並瞭解實驗組成員參與自然體驗活動的經驗與反應。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ht4u4
- 當心理學遇見農業:初探社會性農業在非行少年之經驗
- http://163.13.238.181/StfFdDtl.aspx?tid=7084663
- https://www.facebook.com/1390088977/posts/10227934312168408/
- 屋頂菜園的建置與推廣之研究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tw3ep
- 都市的果實:農耕都市的居住型態
- 城市中的微型農場住宅
- 農作都市
- 澎湖「菜宅」文化之探討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r63wm
- 〈環境、移民、軍需:「島嶼型食生活」與戰後澎湖的食生活變遷〉
- 陳玉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 中研院台史所舉辦「第二屆臺灣產業發展與社會變遷:近年臺灣的農業生產與食物消費」國際學術研討會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Historical.Review/posts/1717854751844231
- 復耕:重想金邊市中心萬古湖區
無農耕
- 重新界定住宅空間形態轉變成生活用水及儲水的空間原型
- https://hdl.handle.net/11296/reeygv
- 屋頂地景空間之研究
- https://hdl.handle.net/11296/as3ys7
食農教育與學校
- 學校教育支援型食農教育推動模式之研究-以北部地區為例
-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51321448229543/permalink/1724072387621107/
- CIPP 評鑑模式應用於幼兒園小田園教育體驗學習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在職專班研究生
- 藉由臺北市某國小附幼(簡稱 K 園)做為課程評鑑對象
- CIPP評鑑模式: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WikiContent?title=CIPP%E8%A9%95%E9%91%91%E6%A8%A1%E5%BC%8F&search=CIPP%E8%A9%95%E9%91%91%E6%A8%A1%E5%BC%8F
- 背景評鑑(context evaluation)
- 輸入評鑑(input evaluation)
- 過程評鑑(process evaluation)
- 成果評鑑(product evaluation)
- 私立幼兒園結合食農教育的顧客滿意度分析-雲嘉地區之案例研究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27q95
- 臺北市幼兒園推動小田園教育體驗學習計畫之執行研究
- https://hdl.handle.net/11296/j2zh66
- 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食農教育之制度能力研究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mvn8q
-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U0001-1608201618435900
- 選取臺北市士林區雙溪國小做為個案,進行參與觀察、訪談與文獻分析
- 非營利組織推動校園綠色飲食教育之研究-以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臺北總會為例
- https://hdl.handle.net/11296/a42r57
- 食農教育教學運用在國小之成效 -以臺北市木柵國小為例
- http://hdl.handle.net/11296/6m64g7
- 摘:農委會於 2011 年設計一份適用於國小中高年級的食農教育教案,包含綠色飲食文化、環境保育、健康以及社會福祉四構面。研究者於 2013 年寒假與學校課輔班團隊進行本套食農教育教案教學,其研究目的為:探討食農教育教案運用在臺北市木柵國小後,學生分別在綠色飲食文化、環境保育、健康、社會福祉四構面表現之差異。
- 都市型小學推行食農教育之行動研究
- https://hdl.handle.net/11296/v29g5b
- 本研究於2014年9月開始,協同臺中市南區信義國小與興大有機農夫市集,進行一學期的食農教育課程,並協同市集的農友擔任講師,協助學生校園菜圃的設立和簡易食物調理技能
- 國七學生參與小田園計畫其課業壓力、人際關係的改變及對幸福感影響之研究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mkufn
- 本研究以臺北市立小灣國民中學(化名)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準實驗研究法,共四十四位參與「小田園計畫」的學生為實驗組,並以年級、班級、性別、學業成績等條件配對另外四十四位未參與計劃的學生為對照組。
- 學校支援型食農教育推動模式之研究-以臺中地區為例
-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P20130930003-201712-201808010016-201808010016-73-87
- 摘要:
- 本研究針對臺中、彰化、南投三縣市曾配合各農會四健作業推展食農教育之國中小學學校行政人員、教師、營養午餐主辦人員為受訪對象,共得有效問卷138份,進行食農教育知識、食農教育培訓需求程度對執行食農教育能力之差異檢定與影響分析。
- 結果顯示有無參加食農課程研習、縣市別、服務單位別,對食農教育知識均呈現差異。而近二年有無承辦食農教育活動、推動食農教育對象,對推動食農教育能力有差異。食農教育培訓需求程度也會正向影響執行食農教育能力,食農教育培訓需求程度係影響執行食農教育能力主要因素。
- 建議未來可透食農教育培訓需求中之「與現有課程搭配實施」、「教材提供」及「專業團隊提供諮詢」等優先項目,進行培訓課程與相關執行面等內容、作法之整合建置,以強化執行食農教育能力。
- 校園庭園廢棄物堆肥化之研究
- 魚菜共生系統應用於都市永續校園之研究
綠色生活、低碳飲食傳播活動與策略
- 台灣之「低碳飲食傳播活動與策略」之研究計畫
- 綠色生活系統之永續規劃與經營模式研究-以大台中生活圈為例-綠色生活系統之永續規劃與經營模式研究-以大台中生活圈為例
-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1260855
調查計畫、資料彙整計畫
- 2017 台灣各地廚餘回收調查
- 看守台灣
- https://www.facebook.com/chingjung.ho.1/posts/747945768726095
- 台灣公共社區園圃地圖
- 地圖網址:https://goo.gl/4wlTSO
- 工作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87334708150141/
產品化 / 專題作品
- My Garden Spot
- 物聯網技術導向之智能農業系統設計與實現
國際研討會
- Information of Seoul International Urban Agriculture Conference, 2011-2019
- https://sites.google.com/agrocitizen.net/declarationofurbanfarmers/
投稿文章
- Making Spaces for Edible Gardens in Compact Cities: the Taipei CaseWan-Yu Shih, Taipei. Che-Wei Liu, Taipei. 2 March 2021
- https://www.thenatureofcities.com/2021/03/02/making-spaces-for-edible-gardens-in-compact-cities-the-taipei-case/
專書、書籍、政府出版品
政府出版品
- 臺北市田園城市成果專書
- https://pkl.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22AF9D4B3E5D5C69&s=437E1DD1EECD1672
- 2017 出版,介紹臺北市田園城市政策推動內容
- 城食森林-都市小農的日常
- https://gpi.culture.tw/books/3910602722
- 2017 出版,介紹臺中市城食森林政策推動內容
- https://lcss.epa.gov.tw/lcssviewpage/responsive/AreaDoc.aspx?CityID=10019&ActDocId=9606c9d0-96ab-4bec-8e1f-7de16322d321
農業觀點
- Farming the City - Food as a Tool for Today’s Urbanisation
- https://www.amazon.com/Farming-City-Food-Todays-Urbanization/dp/907808863X
- 出版單位:http://farmingthecity.net/
- Food for the City - A Future for the Metropolis
- Food and the City: Urban Agriculture and the New Food Revolution by Jennifer Cockrall-King
- Farming Inside Cities, Entrepreneurial Urban Agricul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 http://www.lincolninst.edu/pubs/95_Farming-Inside-Cities
- Urban Agriculture Magazine no. 29 – City Region Food Systems
- https://ruaf.org/document/urban-agriculture-magazine-no-29-city-region-food-systems/
- Lyson, T. A. 2004. Civic Agriculture: Reconnecting Farm, Food, And Community. Massachusetts: Tufts University Press.
- Edible Landscaping With a Permaculture Twist by Michael Judd
- Carrot City: Creating Places for Urban Agriculture
- 糧食危機關鍵報告,作者:彭明輝
- 農地與農村發展政策:新農業體制下的轉向,作者: 李承嘉
- 《四千年的農夫》
- 食と農の社会学: 生命と地域の視点から
- Biophlic Cities: https://photos.app.goo.gl/KSArP7VkVGMFjZAP7
社區支持型農業
- 種好菜,過好生活 Sharing the Harvest: A Citizen’s Guide to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出版社:商周出版 作者:羅萍.凡恩、伊利莎白.韓德森
- 桶柑紅蘿蔓青:北投社大ㄕˊ農玩市集
技術
- Gaintai Dan> 關於生物碳我會推薦讀 The biochar solution
- http://www.amazon.com/The-Biochar-Solution.../dp/0865716773
- 種子學
- https://www.facebook.com/warren.kuo.5/posts/10153098494851008
- 萌菇娘圖鑑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75775
土壤
- F.M.S. Moreira, E.J. Huising and D.E. Bignell (eds.) 2008 A Handbook of Tropical Soil Biology: Sampl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elow-ground Biodiversity. Earthscan, London.
- 《景观设计学》——健康土壤
- http://www.landscape.cn/interactive/book/books/2016/0112/177991.html
社區園圃
- I’m So Lucky You Found Me: Public Land in the City
- http://596acres.org/print-archive/
- 《城市庭園》與外婆的小番茄
- https://ehonnohi.wordpress.com/2015/05/17/greenfingers/
料理
- 野菜美食家
- 台灣新野菜主義
- 部落野菜、食在健康 http://m.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03646
農食教育
視覺文學
- 小森食光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9294
賴霧流> 分享這些年搜羅的跟「烹調、飲食、衛生」、「種植、獵捕、畜牧」、「歷史、文化、環境」有關的資料,有的有看,有的還沒看。
- 漫畫:
- 《銀之匙》
- 《玄米老師的美味便當》
- 《筑地魚河岸三代目》
- 《美味大挑戰》
- 《侍酒師》
- 書:
- 《和食古早味》
- 《餐桌上的世界史》
- 《食物與廚藝》
- 《世界屠畜紀行》
- 《1493》
- 《稻米全書》
- 《茶的世界史》
- 《糖的世界史》
- 《啤酒的世界紀行》
- 影片:
- 《舌尖上的中國I、II》
- 《女王的營養午餐(Chef 三星校餐)》
- 網站:
- 《食力》
- 《台灣燙》
- 日本釀造文化專題網站 http://jozo2050.org/
影片、節目
議題影片 / 紀錄片
- Growing Cities
- http://www.growingcitiesmovie.com/
- New documentary about urban farming in America will be broadcast to millions on PBS nationwide and strengthen the Good Food Movement! 美國都市農業的紀錄片,採訪了許多都市農場、推動者。
- Edible City
- http://www.ediblecitythemovie.com/
- Edible City is a 55 minute documentary film that introduces a diverse cast of extraordinary characters who are challenging the paradigm of our broken food system. The film digs deep into their unique perspectives and transformative work, finding inspirational, grass-roots solutions based on growing local food systems and economies.
- Plant This Movie
- http://www.plantthismovie.com/?p=377
- “Plant This Movie” explores the zeitgeist of urban farming around the world, from the incredible story of Havana, Cuba to communities of urban farmers in cities as diverse as Shanghai, Calcutta, Addis Ababa, London, and Lima. In the US, the story focuses on New York, New Orleans, Los Angeles and Portland, Oregon. The film is narrated by Daryl Hannah.
- Occupy the Farm
- http://occupythefarmfilm.com
- Urban Permaculture
- http://www.seedsofpermaculture.org
- Brooklyn Farmer (A portrait of Brooklyn Grange, a group of for-profit urban farmers in New York City)
- http://vimeo.com/78106436
- The Power of Community: How Cuba Survived Peak Oil
- 「孩子們的菜園農場」
- 劇情介紹:荷蘭學校的菜園計畫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每年,老師會帶學生下田,教導他們播種、栽培及烹飪。從教室到大自然,學生將了解生物的生命週期。儘管雙手跟鞋子髒了,卻有收穫滿滿的快樂。蔬菜要如何種植?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可以對抗肥胖,創造生物多樣性?孩子有機會更接近大自然及動物。知名荷蘭導演花了一年時間,追蹤拍攝阿姆斯特丹五個班級的菜園計畫。孩子們的好奇心、發現力、成功和失敗都被生動地記錄下來。
- https://www.ncl.app.visionmedia.com.tw/video/detail/trailer/6aa5acd8-344c-432d-bfb6-32717e0b1d09
- "Urbanized" Full Length Documentary Movie (New Urbanism)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BJ1HkePhws&app=desktop
- 介紹當代都市規劃的轉變。
- Urban Roots
- https://vimeo.com/ondemand/5000
- “Bringing Food Home”. A Film about urban agriculture in Santa Fe
- https://vimeo.com/133098783
- Land & Freedom: Talking Food Systems by Media Arts Center San Diego
- http://www.talkingfoodsystems.org/
- Documenting the growth of urban agriculture and local food systems in several underserved San Diego neighborhoods, including some populated by recent refugees, this interactive multimedia project examines how communities are developing creative responses to the issues of hunger, limited access to healthy food, underemployment, and urban blight. Short video stories narrated by urban gardeners and farmers’ market advocates will be available online; the website and its contents, including a “storymap,” will be accessible by mobile devices through QR coded plaques. A public program during the summer harvest season in 2014 launched the website and provides addi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community engagement.
- 《社區的力量:古巴如何度過石油危機》the Power of Community:How Cuba Survived Peak Oil
- 導演:Faith Morgan
- 國別:美國,2006
- 規格:中文字幕/英語/西班牙語 (60分鐘)
- https://sites.google.com/site/filmhealingclub/cuba/breifing/60-the-power-of-communityhow-cuba-survived-peak-oil
- 【預告片】http://0rz.tw/Jmde3
- 福岡正信先生的紀錄片
- 其他資訊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o_aBBLvtzA
- 種植人生 Planting for Life 電影預告
- https://m.youtube.com/watch?v=6U2wwYOTupk&feature=youtu.be
- 影片講述都市白領老賈放棄城市生活,來到上海的崇明島,包下兩百多畝地,回歸田園,摒棄農藥化肥,以自然農法為種植理念,吸引了妻子尚英與他一起來到農村,開始了自然的農耕生活。在食品安全問題諸多的當下,老賈回歸農村的態度與獨特的種植理念,吸引了一大批城市仰慕者,但當地村民對這種種植方法不敢苟同,有村民認為這是在浪費國家的糧食,特供給有錢人享用的食品。仰慕而來的人當中,包括許多年輕志工,以勞換食宿,大多對農村田園生活有一番美好的憧憬,但農村的孤寂、物質的落後使得老賈很難培育理念上的接班人。老賈潛移默化地把妻子當成自己的接班人,兩人的生活與工作交織,尚英發現當初為了愛情放棄城市生活跟隨老賈來到農村,為之憧憬的夫妻生活不知為何已索然無味,漸漸失去了夫妻間的相濡以沫,換來更多是同事般的責任分工。兩人在一次爭吵中爆發了離婚風暴,而後在賈母的勸和下,甚至迎來了小寶寶的誕生,尚英和村子裡的老阿姨們交談期間發現,每一個在農村生活的女人都是在帶孩子、工作、照顧家庭的苦忍中過下來的,既然農村中大多女人都是這樣過一生的,尚英心理上得到平和,逐漸對命運現狀開始認從。就在孩子出生不到半年,尚英發現老賈已和另外一名女性秘密交往了三年。老賈離開了農場,此時尚英的父親卻又不幸離開人世,生命裡最重要的兩個男人皆離她而去。回首這段夫唱婦隨的田園時光裡,有種子的培育、有生命的誕生、有稻穀的豐收,也有愛情的背叛,最後還有人生的步履不停。
- 「城市養蜂」紀錄片與相關影像
- https://g0v.hackpad.tw/GmxrGzif5I3
- 「蔬菜朵朵開」公共電視製作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_LfkMnOvK0&feature=youtu.be
- 圖文介紹 http://ourisland.pts.org.tw/node/1872#sthash.AbiclDMZ.DtE9z0eI.dpbs
- 雜農記
- https://fb.watch/9KaGuegYnp/
- 說明:針對「社區園圃推廣中心」實體空間所蒐集的影片清單
連續劇
- 《限界集落株式會社》
- 簡介 Genkai Shuraku Kabushikigaisha Synopsis 由 反町隆史、谷原章介、松岡茉優 主演的2015年日本電視劇。 故事大綱 厭倦都市生活的銀行菁英多歧川優,回到了祖父世代務農的老家止村——一個連公車和郵局都撤走的偏僻小山村。原本只打算回鄉短期度假的他,卻在一連串不可思議的際遇下,成了振興村莊的不二人選…… 年輕時拋妻棄子到大城市發展、中年失業只好返鄉務農的大叔正登,以及被男友退婚、只能把心思放在種田的美穗,他們父女倆要如何攜手協力,挽救故鄉免於凋零和廢村的命運? 默默無名的落魄漫畫家千秋、背負神祕過去的妙齡女子茜、靠著打零工維生的宅男三樹夫,在走頭無路之下來到了這個小村莊,成為農村招募的第一批實習生。這三個被城市遺棄、對務農一竅不通的年輕人,要如何各自發揮所長,成為止村的生力軍?! 這幾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卻因著止村產生了患難與共的革命情感,發誓要共同守護這個山上的美麗小村莊。然而,振興產業的任務艱鉅,從傳統的稻米耕作,轉為利潤較高的蔬菜栽培;從噴灑農藥的栽種方式,到無農藥的有機栽培;從仰賴農會的產銷模式,到建立「蔬菜寶寶」的自有品牌,農業轉型的過程,不斷引爆各種衝突和火花,他們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 《種菜女神》
- 場景:農村
- https://www.facebook.com/wheattalk/posts/10217101581396909
- 《只為你停留》
- 基本介紹:《只為你停留》是一部 2017 年三立華人電視劇八點檔
- 場景:運用松山區東榮里平面農園 (備註:目前已無農園)
- 劇情:男主角帶女主角去開心菜園拔別人的菜送女主角。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51321448229543/permalink/1609580019070345/
- 影片段落:
- https://youtu.be/3ZTxsdSC658?t=1885
- https://youtu.be/MrkIXXR7F1I?t=1595
- 《金秘書為何那樣》
- 基本介紹:韓國浪漫喜劇連續劇《金秘書為何那樣 김비서가왜그럴까》
- 場景:住宅屋頂,實際位置待查詢
- 男主角於房頂自耕種菜,劇情也有番茄收成並贈禮給女主角的情節。
-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983020868382800&set=gm.2152638214764520&type=3&theater&ifg=1
- 其他劇中場景
- https://www.facebook.com/Daegu.tw/posts/276506162928072
節目
- 韓國綜藝節目《人類的條件》以都市農夫、屋頂農園為題製作系列節目
- http://www.iqiyi.com/a_19rrhb1ib1.html
- 農村直播 - 梯批壹村
- https://www.tpe48.tw/events/village-2018/
- #TPE48 #農村 #半實境 #直播 #粉絲
電影 / 影像創作
- 待整理:http://www.cityfarmer.org/subbooksmedia.html
- 植物圖鑑 https://www.facebook.com/251450075432308/posts/2779923261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