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用的統計學

怎麼幫助記者從平均的迷思脫離呢?最重要的就是讓大家了解統計學的活用方式,要知道統計不是只有總和跟平均。可是在其他統計的方式中,到底什麼樣的 use case 會需要怎麼去做不同的運用呢?當我們在看一則新聞時,要怎麼知道記者用的統計方法到底適不適用呢?

(平均與標準差好像都第一堂課就上了,後面都在上機率,然後是分布,接下來上 inferential XD)

case: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2832693

這個例子我比較不懂的是怎麼解讀 sampling 的數據。

先找些 reference,之前數感的以威跟阿賢也有合開過

敘述統計量、及其應用

所以會直接談應用嗎?

我推薦小八!(ps 我之前跟小八有在討論要開資料分析入門課~但他一直擺爛

另一個問題是 TA,有一部份當然是「覺得自己有在用/做數據但是其實用不好」的人,這群人算是認真型,所以其實可能可以跳過把他們當(數學)白痴的部分,可以針對個案或是常誤用的部分有點類似眉角秘技分享小提示這樣;另外一群是大家常常罵「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的那種天天在新聞報紙上看到的傻眼記者」,這樣的人會不會來?是不是我們真正想要「導正視聽」的人?還是其實要找他們的主管/編輯?但是如果他們的高層就是不想要這樣怎麼辦?

然後這兩群人也剛好是需求曲線的兩端,i.e. 相對小眾⋯⋯XD

另一個角度就是教閱聽人「讀報」,可能從 user 端去給媒體壓力,但是我想應該不是很多人想要動腦看新聞,這可能也是真正台灣媒體環境會變成這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