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citY 討論

前情提要

不少人對 WikicitY 有興趣,但又覺得太妙了到底怎麼樣能搞得起來,真是滿頭問號。hackath7n竟然就出現了一位從荷蘭回來的空間規劃年輕學者 Astor,與阿姆斯特丹市的規劃負責人有共同朋友。Astor 四月底回荷蘭,也許能拜訪訪問阿姆斯特丹經驗。在這之前對政策 wiki 化、都市規劃、群眾外包等議題(以阿姆斯特丹為例),就在此 pad 討論吧。請針對 WikicitY 計畫相關提問。

Zef Hemel 規劃局副局長訪談摘要與資料 (2014.06.19 by Astor)

整個 WikicitY 運作目前可分為三階段:

  1. 2004-2006 在空間規劃局內與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各局室內分別設立 RADAR 和 ROER 跨案及跨部門交流平台,前者為每週召開一次一小時,市府那各規劃設計案相關的關係人可帶自己的案件到平台內討論,交流意見。後者為每兩週召開兩次每次兩小時,主要由各局室的副局長參與,針對各部門政策進行交流討論。主要藉由此改變市府內部組織風氣,讓內部資訊更為流通,為後續開放式規劃(open planning)奠定基礎。
  2. 2006-2008 願景阿姆斯特丹(Bestemming AMS) 初稿於2006年發佈,Zef以“說故事”(Storytelling)方式傳達給大眾,獲得廣大迴響,期間應邀參加超過60次演講。演講過程中,主要的時間是在討論與分享與會者的想法,持續搜集現場朋友的阿姆斯特丹故事,從中獲取空間元素,加入願景阿姆斯特丹中。
  1. 2009-2010 活動擴大並深入市民,主要活動包括:
    1. Free State Amsterdam 展覽:
      1. 29場由各組織團體為主體籌備的討論會(包括街友、藝術家、女性組織、哲學家、政黨等,重點在呈現多樣性),請各組織團體以阿姆斯特丹的未來做發想,帶討論。
      2. 9個阿姆斯特丹地區的巨型模型(1:1000),由九個設計團隊負責,模型必須是彈性且開放的,讓與會者,可以隨意玩,像樂高一樣。
      3. 安排2,000名國小學生參觀,並安排導覽,讓他們和巨型模型互動,以行動表達他們對阿姆斯特丹未來的想像。(Zef說這是一個實驗,如果小朋友玩得很開心,大人就一定也玩得起來...)
      4. 以副局長的身份,要求規劃局所有同仁輪流駐點展場帶民眾導覽,但過程中應重視聆聽,而不是解釋,要把所有聽到民眾的想法、故事,記錄下來,帶回市府進行討論會。
    1. 一個互動式網站(binnen30minuten.nl),網站目前已關閉,連結為網站介紹的vedio(英語)。此網站設立目的為搜集阿姆斯特丹人對阿姆斯特丹空間規劃設計的建議,活動期間共搜集2,600個點子,於中選出十個最好的點子,讓點子的提議人可以與市府決策團隊見面,互相交流意見。但Zef並不滿意這樣的結果,因為他覺得這樣會讓那十個人誤以為他們的點子一定會被實現,而提出其餘那兩千多個點子的人,則會以為自己的點子不夠好,他覺得應該要更開放。要利用網路媒體吸引更多人參與、提升影響力,但重點還是實際上面對面地溝通。(我想g0v的朋友也許會很好奇網頁設計的細節,我接下來會找市府內的負責該網頁設計案的人訪談,在這之前歡迎大家看完vedio提出自己的問題,我到時候可以一起問)
    1. Amsterdam Make-over 2040 紀錄片(荷語),荷蘭國家電視台覺得 Zef 的故事和 Free State Amsterdam 展覽很吸引人,在國內是一個話題,所以出資製作放映。
    2. 奠基在以上相關活動資料搜集的成果,阿姆斯特丹2040願景(Structural Vision Amsterdam 2040) 階段性完成,於2011年經市議會同意實施。

他認為如果要開始「維基城市」行動,最重要的是由一個人數不多(最多六人)但意志堅定的團隊,從小事情做起,持續推動,把大家拉進社群,等社群日益壯大,影響力就會存在,廣大的共識也會慢慢產生。Zef 在訪談過程中不斷重申開放性的重要,他本身是荷蘭阿姆斯特丹知名的部落客,善於以詼諧、貼近人心的方式訴說空間故事,跟他面對面,也會很容易卸下心房,讓人願意跟他侃侃而談。

有關資訊量過大,如何過濾的部分,他認為資訊量真的很龐大,但當一個元素在過程中一直不斷的被不同的人提及(就像得到很多“讚”PO文),那重要性自然就會顯現。

資料

WikicitY 回顧式介紹

第一階段 2004-2006 

第二階段 2006-2008

第三階段 2009-2010 

中文報導與介紹

同名加映:WikiCity by MIT Senseable City Lab

提問討論區

問題

相關行動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