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軒:請把問題直接列於下方,如果有稿件刊登處、截稿日期等背景說明,也歡迎提供。
venev 及各位g0v 社群參與者好:
非常感謝各位接受我的提問,主要是想針對5/20當天邀請到 venev 以「反黑箱服貿專頁管理員、太陽花運動後勤、零時政府參與者」身份,來臺大新聞所的演講,做延伸的報導。這次的報導會以英文來寫,並且針對在太陽花學運過後g0v的發展為何?提問如下,還望各位百忙中,幫忙說明,感激不盡。
太陽花學運之後,g0v日後的發展為何?其特色是?
kiang> 太陽花學運前後沒有明顯的發展方向差異,如果要說有什麼明顯的區別,大概就是人變多了吧
venev> 說到人變多了,讓我想到在專案開展方向上,g0v 的坑形更多元化了。除了「代政府提供更友善服務」、「方便人民監督政府政客」的工具(前者如萌典、福利請聽、環境監測;後者如立院專案),也開始監督媒體(g8v, APP4AM)、發展自媒體技術(公民直播組),這或許跟「學運期間各種新媒體應用大爆發,g0v 新參者變多、能力背景和關心議題都更多元」有關係。
ipa> 太陽花之前就一直有在嘗試與不同團體協作,學運算是之前累積的能量一次爆發,加上很多新的需求(現場網路暢通、新媒體直播等),g0v社群與現場的朋友逐漸形成新的社群,包括攝護線、低調的線路組等,從開發資訊軟體逐漸擴展到有新媒體與硬體關注者也會參與 g0v活動。與NGO之間的互動也深化,彼此的資源交流更細緻,g0v 變成一個廣義的開源社群與運動社團交流的開放平台。(例如 Open Street Map與自經區議題的合作,源自去年七月反黑箱服貿的一次行動,最近又有了一次新的嘗試)
請問攝護線及低調的線路組是新的專案網站嗎?可否進一步說明?謝謝。
au> 攝護線是「公民攝影守護民主陣線」的簡稱: https://www.facebook.com/ShotForDemocracy 低調的線路組很低調,所以目前沒有網站...
et> 我的感覺跟 ipa 類似,最大的差別就是以往還會覺得 g0v 是個社群,大概就是什麼樣的一群人在那邊,但現在會覺得 g0v 是個平台——就跟 PTT 一樣,是個讓大家自由交流、很多人來來去去的「地方」,而不是可以辨認的一群「人」。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參與者和專案都越來越多元,跟其他社群之間界線也越來越模糊,越來越難辨識社群參與者有哪些人,唯一可以辨識的剩下開源協作的基本運作原則。未來的發展很難預測,我個人希望看見的是 g0v 成為一種文化精神,藉由好用的工具和基礎建設,將開源協作、公民參與、行動主義精神散播出去,成為台灣民主制度發展的基石。
組織日後的business model是?請詳細說明,可舉例。
ve> g0v 不是組織而是社群,沒有觀察到「將社群轉為公司、發展商業運作模式」的討論。
目前的確有些公司或非營利組織,因為其成員同時參與 g0v,而和 g0v 發展出密切、友好的合作關係(例如沃草或綠黨),未來也可能會有特定 g0v 參與者,因為彼此協作愉快,決定出來成立公司或基金會,而先天和 g0v 在價值觀和行事風格有諸多共通之處,容易彼此合作(例如設立中的開放文化基金會)。但這些組織或成員,都無從「代表」g0v,或為它「規劃」發展模式。
g0v 有機而充滿不可預測性(XD)的發展模式比較像是:
IRC / hackpad / 後勤中心⋯⋯上,某人提議「我想這樣作,有人有興趣嗎?」→將靈感想法具體化為提案、企劃或 mockup→想加入的人自發參與協作,開始給意見、出力出錢出時間→成為一個 g0v 專案或活動。
例如在 g0v x Watchout Summer of code 開坑之前,並沒有人規劃要辦夏令營;11 月的 g0v Summit 也是由幾位參與者自行提案(挖坑),陸續聚集各方參與者(填坑),而運轉起來的大型活動企劃。
kiang> 可以參考 http://blog.twpug.org/607 ,你看到的只是剛好路過車站的一大群人,每個人停留的時間有長有短,但你無法期待這群人有太多的共識存在;即使你能夠歸納出一些共通點,但那都是隨時會改變的假象。
ipa> g0v社群固定活動是大小黑客松,會以贊助方式繼續,但樂見各專案形成商業模式或成立公司。因開源與商業並不衝突,從社群開始做的專案成為有 business model 的例子也是一種模式。例如國會監督的服務是開放原始碼,但其中加值服務形成商業模式或成立公司,一方面讓公眾自由使用,另一方面可提供政府或立委商業服務。
↑+1
組織日後營運的收入為何?廣告?
ve> g0v 不是組織,實體活動(如黑客松)的支出專款專用,大多來自參與者自由捐獻或外部贊助(例如黑客松香油票,或向認同開放資料、開放政府的公司 / 基金會拉贊助 / 洽談合作計畫)。線上活動如協作平台、網站架設或粉絲頁推廣等支出,據我所知也是由參與者自己刷卡解決。
目前我還沒有看到哪個 g0v 專案網站放營利廣告、或對使用者收費?請知情者幫忙確認。
kiang> g0v 裡面是一群志工,個別專案的需求資金是個別募集的,並不是透過 g0v 的名義
ipa> 目前由關注者、參與者捐助。日後也樂見專案接受贊助,得以長期發展為成熟服務。
目前g0v與幾個開源社群共組開放文化基金會,成立後可作為贊助人與開發者之間的橋樑,長期計劃性支持開發、課程、活動等不同型態的計畫。但社群本身活動應該還是以目前的形式繼續。
組織日後的營運是否會依賴網站的觀看人數?page views?
ve> 同前所述,g0v 實體活動、線上活動的運作資金,來自參與者捐獻或外部贊助,據我所知並不靠網站獲利(例如:廣告、收費服務)來維持。甚至有些專案
除了資金之外,讓社群持續存在、有實質產出最關鍵的資源,其實是「腦力 x 時間」,這部份也完全是靠參與者自發投入打工之餘的時間。
kiang> g0v 的存續並沒有什麼客觀的依據,當你發現 g0v 的人變多了,就表示對政府(gov)不滿的人變多了;相反的,如果政府施政滿意度提高到一個程度,也許 g0v 就自然消失了也說不定(好像蠻難的)
ipa> 社群的營運應該是以「參與者是否持續投入貢獻」來判斷活躍度。g0v的成果是分散的,所以很難有 page view 統計,但只要有人繼續在這個平台提出方案、找到人一起協作、並持續產出成果,就會繼續運作吧。這是一個接力的社群,不是看少部分人的意志,而是看是否一直有人想要接力跑下去。
比較學運前後的page views?有差別嗎?
ipa> g0v是分散式運作,無法以單一網站 page view 判斷活躍度。用 fb 粉絲頁讚數來看,3/20左右開始攀高。(上一次粉絲頁人數大增應該是去年八月洪仲丘事件)。從媒體報導量來看,也能窺知一二。
新媒體在這次學運中的角色,最顯著的成就就是使用網路新科技來快速傳遞訊息並集結人數參與,在新科技的使用上,乍看之下都是優點,但是否也有黑暗面呢?
ve> 在尚未精確化問題之前,我初步想法是:所謂「新媒體」(facebook、hackpad、hackfoldr、IRC、Live streaming.....etc.),是「中性」的工具技術。
媒體本身特性,固然直接影響使用者的接收行為,甚至反身影響創作者形塑內容、甚至發想構思的方式,
但這「影響」究竟會是優點或缺點,一來取決於使用者、創作者或媒體經營者如何「用」,
二來也取決於隱藏在「優劣判斷」背後的角色價值觀。
例如「手機直播」對長期難以在電視上得到關注的公民團體、倡議人士而言,不啻是得到了「無權力者的權力」,你很難想像類似「松菸護樹、國道收費員」等事件,在一年前可以得到這麼多、這麼熱烈而即時的關注。
kiang> 值得說說的是一些疑慮吧,雖說是一些新科技,但這些運用的技術都建構在公眾網路之上,也有相當的比例依賴著世界大廠的免費服務(像 youtube ),這些東西很有可能因為刻意的操弄而轉眼消失(像是切斷海底電纜等等)或策略動員大量仰賴 facebook, Line 等媒體 / 軟體,可能有遭監控的疑慮(例如太陽花運動期間,公民團體開始關注的通訊加密的重要性),還沒有進展到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程度。
ipa> 1. 網路中立性是藏在新科技應用背後的重要議題,不同外力可能透過國家權力干涉網路自由進而破壞科技的中立性。(其例之一,如果按照智財局去年提出的方案,以境外侵權名義就可實行封網,其他議題可參考 http://www.slideshare.net/NNinLaw/nnnii)不管關注什麼議題,都應該注意網路中立性這個根本問題,請多關注推動網路中立性立法專頁。
2. 從商業公司來的威脅則有 fb 的運算法、youtube下架等干預傳播力的問題。
3. 使用者的資安意識需要再提升。
4. 數位落差存在,不過這不是黑暗面。
===
以上,非常感謝 venev 接洽g0v並願意配合解說,截稿日期為星期三(6月18日),目前稿件會以英文專題的方式來寫,主要是為課堂作業上所用,日後若是有刊載至任何地方,一定會告知,感謝。
此外,勘誤問題已通知撰稿人林婷憶,她已修改,並請她把修正過後的稿子寄至 venev 信箱,請查收。至於臺大新聞所上的稿子也已通知網站管理員修改最新的更正,感謝。若還有任何問題請多多指教。
Note: 非常感謝Venev及各位g0v參與者的詳盡回復,獲益良多。為了怕混淆,想跟大家說明一下,這次我對g0v的提問是純粹我個人的英文專題報導,使用於作業,若是日後會發表定通知貴單位,與e論壇無關:)。只是我的專題是針對5/20那天演講的延伸,我個人本就對貴單位的運作很有興趣,專題本就要寫這方面的,感謝喔^^。
說明:當天 Q&A 我應該沒有這樣回答 g0v 未來規劃的問題。零時政府是分散式協作社群,不僅現在並非組織、目前也沒有打算組織化,所以並沒有「主體」去規劃未來這個社群要用什麼「法人型態」經營。
印象中我在 Q&A 提到關於「社會企業的規劃」,應該是指需要用到大量器材、穩定時數排班的「318 線路直播組人員」,在運動期間曾討論到:未來有無可能以「社會企業」方式經營,提供社運團體相關技術服務?但線路直播組參與者,和所有 g0v 參與者一樣,無法代表 g0v 零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