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吳政忠政委與郭耀煌執秘邀請與會
會議時間:2016/6/1
出席: clkao, au, walkingice, nchild
clkao:初次的會議應該是先著重在盤點過去的交流機制與困難之處,以及進行中的議題的現況與後續。
2012 年開始的社群,國際上稱為 Civic tech,開放的社群,目前是世界前三大(數千人貢獻),每位貢獻者關注的方向不同,如 walkingice 關注國會,唐鳳關注教育和數位諮詢 vTaiwan 等。可能並不是一小群人,而是跟 General Public 的一個 gateway。
先盤點既有的交流方式和機制,以及目前(有些卡關中)的進展。
過去以演講訓練為主,包括 Open Data 和 Civic Participation 等主題。
【過去 g0v 和政府的交流機制與困難之處】
- clkao 引言:蔡英文總統所說「最會溝通的政府」,那麼政府與民眾溝通的管道是否能夠跳脫傳統的想像?也就是在和一般媒體溝通、議題設定之外,較適合做公共辯論的,挑較無爭議的先進行。
- 沒趁蜜月期多做一點嘗試,很可惜,其實可以接下來各大國是會議前先練兵...
- "with, not for"
- 以公部門/民間協力為模式
- 過去以專家諮詢為主,clkao 認為可以更公開的 RFC
- 公開討論:政策成型的過程、政策宣示前,應納入更多群眾進行公開討論
- 如同許多科技公司的發表會圍繞在 developers 身上,因為 developers 是驅動 eco-system的一大力量。利用新科技納入更多有相關知識的專家,可以完善論述讓更多人接受
- WC:不易執行或是常有爭議的事項,可以考慮公開討論
- 不只政策,若標案的規格與驗收也能夠被公開檢討,理想情況可以提昇標案的品質
- 取樣資料愈細、政策制訂人手上的資料和民間愈對等,則討論愈有實益。
- 現有機制:各部會的開放資料諮詢小組,根據收到的需求,決定是否開放。
- 稅改、年金,用媒體的文字溝通,則只有有衝突的部份會上媒體。但是為了取得有意義的政策輸入,需要用資料方式把規劃、模型充份揭露。
- 矽谷的公司發表新科技時,是在開發者會議,使之擴大生態系。
- 因為開發者可以把資料呈現成新的方式,將原始資料轉換為社會議題。
- 利用資料:政府釋出資料,透過資料與民眾對話
- 政府釋出 raw data 給全民,讓政策的解釋權不再限縮在傳統的媒體管道
- 不只是牽涉到電價的綠能,尚有年金改革、租稅改革等等,更多資料可以協助公共討論
- 對資訊的態度:新政府對資訊/資料的使用有什麼戰略想像
- 傳統行政部門認為電腦相關東西只是工具,電腦化只是把原有的行政流程交給動作更快的電腦處理
- 張善政前院長在政委任內兼任資訊長,協調相關事務
- 新政府似乎對政委角色有更明確的分工與期待?
- 之前有政委專門負責資訊相關事務
- clkao 希望公共辯論、前期規劃之公開,能有院內的專職對口。
- 「國家資通訊發展推動小組」(NICI)因為督導各部會二級資訊長,目前俗稱「行政院資訊長」,但事實上尚未有資訊總處編制(這要改組織法)。
- 目前常見的是廠商的 RFP 在採購時,對於規格因為程序未公開,所以希望可以有 public review。
- Mechanism 要找出來
- 虛擬世界這邊是 ready 的,但需要虛實整合才能落實
- 張善政、蔡玉玲是使用個人的影響力來打通
- 公開諮詢要放在哪個位置?
- Open Data 有現成的機制
- 要有各階段的「跟催」程序
- 最大的問題是人才培育的元件化模式
- 需要外部社群貢獻思考 problem 的能力
- 網路是 backbone,需要的政策要有整體規劃
Summary:
- 難以進行的,交由公眾審視,可以重建正當性
- 建立在基礎的開放資料上
- 1996 年的資訊公開法,是給人看的
- 2012 開放資料是讓機器可讀,以自動工具轉成社會議題
- 科技預算的視覺化?
- 如何把施政計劃執行成果回到這裡?
- 如果只靠政府體系或法人,很不容易創新。
- 可以邀集新的觀點、分析結果,在體系裡運用。
- 資料開放、公民參與
- 先把問題理清:年輕人的生活、工作型態都有一些變化,行政、法規如何調適
- 公參不一定要進入體制內,要接軌而不是綁得太緊
nchild:
- 吳政委有談到有很多的機制、工具,不見得大家都瞭解,但我想討論的不是 How / What
- Why 才是比較核心的問題。大約一兩年前,有一個「網路政策白皮書」
- ide@ Taiwan 2020(創意臺灣)政策白皮書
- 裡面的「透明治理」就是開放政府架構
- 開放資料、決策、服務
- 架構是現成的,也是由下而上談出來的,但一直沒有談「為什麼要透明治理?」
- 沒有「為什麼」不止是對外難溝通、說服,而是部門間對內說服都有障礙
- 「國際趨勢」、「科技發展」都不是原因,只是現象,卻經常被當成促使開放的原因
- 政府對開放資料「產生商機」也並不是 Why,而是良好的副作用。「監督」可能是民間的 why,但政府談有點怪,恐怕政府也不會因為想被監督而開放。
hoho:
- 前面提到的 Why 或信任關係,就是一種社會價值。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一樣重要。
- 錢要給到哪裡去,政府的監督能力,partnership 可能會比 trust 要容易達成。
- 標案開源是有可行性的。
吳政委:
- 之前預算編列的時間過短,難以有充份的溝通時間
- 未來隨著事務官比較理解這個做法,推行起來可能也比較容易。
- 有「一起創造未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的想法,就可以往前走。
- 自我期許,以溝通協調,把事情做好比較重要。
Consultation Prototype
- 11 月有全國科技會議(四年一次,科技基本法)
- 只要在納入議題社群、技術社群建置成果都是開源(含 Creative Commons)前提下,可以執行
ide@ Taiwan & Open Source
【進行中議題現況】
Open Data 推動
- 機制
- 特定資料與瓶頸 - 與透明治理相關的資料公開度不足,例如
- OpenKPI、PublicParticipationKPI
- 標案
- 工程會之前只開放了 OKFN 評比指標裡的一小部份,可以更加開放
- 租稅補助
- 委託研究
- 以及其他會跟政府拿錢的項目
- 個人資料退出機制是否可以開始討論了?
新型態公私協力
- 災防議題
- 許多單位分別提過,進度很慢,但還是有點改變。好比近期相當多人都在關注地震簡訊
- 但災害發生時,民眾回報災情或是物資的方式,還是沒有建立起來
- 「資訊義消」機制?例如八仙塵爆,誰送到哪個醫院?
- 當初是台北市資訊局協調新北市取得資料,做成開放資料交給社群呈現。
公民科技採用(如預算視覺化)- 和參與式預算(市級、部級)結合
- 更制度化的把社群的創新交由政府維運
- 國外的嘗試(如英國)是將小規模的採購制度化,把新的科技服務放在所有部門都可以採購的 App Store,供想採用的部會訂購,可以 bootstrap 成一個產業,建立維運的生態系
- 工業局持續有推動 Open Data 的方案,但以比賽和補助居多,可能比較不是長久之計
- 一個方案是把補助放在各單位裡,以採購小型的開放資料應用為主。
- 但是現行工業局預算是否能作為採購補助,需要在採購案裡,由工程會主導來革新。
- 軟體採購辦公室可以建立一套模式,但是工業局之外的部會,觀念需要再做改變。
- 舉例來說,可以簽三年的維護約。
- 公共政策意見蒐集機制(如 vTaiwan)
- 北市府社群協助資訊優化
- 北市府有些資訊志工幫忙表單流程自動化,他們是透過資訊局協調,直接進到北市府去做。但是透過志工制度可能不是長久之計
- 和區域創新有所連結
- 中央層級:GSA 18F 模式?
- 例如,用快速軟體開發的方式,把所有政府的即時分析系統建立起來
- 有新的機制做跨部會,機制的創新。
- 18F 是政府標準編制,但都是用兩年的約聘進來的(Agency,羅佩琪模式)
- 另一個方式:Fellowship
- 基金會 Code for America 把科技人送到地方政府裡
- 每個市級政府可以申請 fellow,進行媒合
- 之前和國發會、北市府討論,用勞務採購最簡單
- 台灣現有模式是:機要(Peggy)、派遣(TonyQ)員額
- 目前有在討論的: 65 歲退休回鄉的「欽定 Fellow」下鄉,帶一些資訊能力回去
- 透過大學和地方、社會公益結合,進入區域創新(六都帶周邊)的規劃中
nchild:
- 資訊公開(人可讀)不等於開放資料(機器可寫可改作)
- 之前開放資料社群有給過一些具體的建議,最明確的就是
- 開放資料的法令與政策,要有具體法令 (現在只有政府資訊公開法,但是沒有類似「政府開放資料法」的法令,定義該怎麼開放資料)
後續提供的書面資料
Background of g0v’s interventions:
- https://paper.dropbox.com/doc/Reinventing-Democracy-WuHo7SzHZoiMMz2XuHAuW (Talk, Transcript)
- http://www.slideshare.net/autang/hybrid-scales-of-citizen-engagement-case-of-taiwan (Paper)
Upcoming training camp for mediators:
- http://beta.hackfoldr.org/join.tw/
Petition case — MOHW: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IuHcEmKZ2I (Talk, Video)
- http://www.slideshare.net/autang/record-of-taiwans-first-national-epetition-case (Record)
Early-stage consultation case:
- https://blog.pol.is/uber-responds-to-vtaiwans-coherent-blended-volition-3e9b75102b9b (Uber, Article)
Late-stage consultation case:
- http://2014energy.tw/ (全國能源會議 itself)
- https://hackpad.com/ep/pad/static/3t2XEm7X4VI (pre-event notes)
- http://bookshow.kktix.cc/events/afterenergy2014 (post-event notes)
Local-level consultation case:
- http://join.gov.tw/openup/policies/detail/a2fa118f-fd7f-405d-ab1a-b195a1ffd784 (currently ongoing)
- http://beta.hackfoldr.org/1HLaWjpzlKvfnzQOq7Giv2ZBzpms7cQYyBgC3mtZEdSg (background information)
2015/1/16 開放資料會議紀錄(民間拜會張副院長)
2015/5/1 行政院核定網路政策白皮書透明治理之章
【建議推動/討論的項目】
移到這裡 https://g0v.hackpad.com/u8CNOxAvvvF 避免混亂
把兩次發言中的要素抽離出來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