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技會報計畫,提供多中心網路公眾非同步政策參與機制建議,實作型操作指南而非學術論文。
sense.tw 計畫介紹:
http://beta.hackfoldr.org/sense-tw
主要訪問開源科技社群的人,正在把訪談的資料做重點歸納,主要撰寫給社群看的部分,若有錯誤,文責由作者自負。下一階段預計訪談公務員。
開放文化基金會由科技會報辦公室推薦,申請到資策會由科發基金補助之「社會與科技政策溝通平台」A 分項之委辦,展開一年的開發,總計畫主持人為資策會 MIC 詹文男所長,台大社會系陳東升教授擔任顧問。sense.tw 除了開發線上意見整理工具本身,也會撰寫線上社群協作手冊,提供政府開放公民參與科技政策的參考,與協助積極公民組織非傳統的社群影響公共政策。
sense.tw 團隊成員來自開源社群,計畫主持人為 hychen(陳信屹),手冊撰寫與產品開發由小班(簡韻真)負責。
1 月底:社群部分初稿
2 月底:政府部分初稿
3 月底:實作手冊建議於科技顧問會議前導公民參與
1 月:訪談參與科技政策制定的外部社群專家(hackpad 文訪)
2 月:訪談政府政務官與事務官
3 月:訪談一般公民
目錄架構:
一、數位原民社群協作(2 月)
二、政府如何與網路社群互動
(一)原則
(二)案例
(三)Toolbox
三、網路社群如何影響政策
(一)原則
(三)案例:(畫成圖表?)
(四)Toolbox
四、附錄
一、數位原民社群參與政策
「隨著數位原生代族群漸漸成為國家中堅力量,利用數位工具或是社交媒體議論時政已為稀鬆平常之事,過去政府嘗試的網路政策或願景參與,多在政策制定或執行端末期,由社群協助提供執行上的意見參考,未能更廣泛的搜集科技社群或一般大眾意見,同時缺乏良好的機制有系統、大規模的萃取有用的意見進入政策規劃週期,以至於政策制定者常常忙著滅火。」
這本手冊就是給那些想要影響政策的鬆散社群和一般公民,如何具體實踐蔡英文總統對於跟政府溝通的建議:「如果第一次聽不見,大聲一點;如果第二次再聽不見,你可以更大聲一點;第三次再聽不見的時候,你可以拍桌子。」你不需要成立協會、基金會或是成為企業老闆或是教授才能取得發聲權,你可以透過好的論述、公民串連,推動你想要的政策改變。
這本手冊也是給那些想要納入更多民間意見的公務員,有哪些原則可以參考,過去有哪些公民參與機制,包括社群的建議、其他公務員的心得,希望能降低公私協作的門檻與不信任感。當網路社群知道怎麼跟政府溝通之後,你不需要每天面對網路意見忙著救火,你能夠找到民間的合作夥伴。
為什麼叫做「數位原民公民參與手冊」?本來是「線上協作手冊」,但我們發現網路原生的社群仍需要實體活動、參與實體會議以參與政策,因此這本手冊改為讓數位原民(Digital Native)有能力去推動自己想要的政策改變,讓政府也能在政策早期籌劃階段開始與數位原生社群協作,因為在現在這個網路時代,
本協作手冊是在科技會報辦公室「社會與科技政策溝通平台」計畫下,由開放文化基金會承辦,撰寫「數位原民參與協作手冊」。雖從科技政策與網路社群出發,但也期待本手冊所整理的資訊與想法能夠應用在其他領域的公共政策推動之中。這本手冊只能很謙卑地整理現有網路參與的資源與經驗,並不是完美的教戰手冊,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協作或批評指教,不管是失敗或是階段性成功的例子,都能讓這本手冊更完整。
接下來兩章分別是給政府看的〈政府如何與網路社群互動〉,淺談如何規劃更開放的科技政策決策和與民間線上社群合作;給科技社群看的〈網路社群如何影響政策〉,整理公民社會提供線上社群如何自組織、大規模討論,進而影響科技政策。每章皆分為:原則、案例、Toolbox。原則是透過訪談以及社群協作所歸納出的大方向建議與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案例是分析實際網路社群公民參與的案例,Toolbox 則是匯總文件範本、秘訣、可使用的資訊工具、會議模版等。
這本手冊草稿會不斷更新,如果你有想要分享的經驗與心法,歡迎拍打、留言、餵食,願意具名者會以 CC-BY-SA-名字標註,也可以選擇匿名(寄信到 [email protected]),唯文責仍由撰寫者與開放文化基金會自負。手冊成果預計 3 月會有第一版在網路上 CC-BY-SA- 開放文化基金會釋出,且寄給相關政府機關。
二、政府如何與網路社群互動(非常初階草稿區)
*** hychen: POSTPOND THIS PART, 先把社群的 Playbook 寫完 ***
近年開放政府成為全球施政目標,讓政治決策能納入更多公民參與。「2009 年的白宮備忘錄揭示了開放政府的行動方針為透明、參與、協作。 2011 年,在美國主導下,八國政府(巴西、印尼、墨西哥、挪威、菲律賓、南非、英國、美國)聯手成立「開放政府夥伴聯盟 」(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 並 簽 署《開放政府宣言》,將此概念向全球推廣。因應各國不同的民主進程和政治脈絡,開放政府夥伴聯盟重新定義開放政府,指出它的四大核心要素為:透明、參與、課責 (accountability)、涵容(inclusion)。」
在這樣的理念下,個別公民不是被動接受政策,或是等政策拍板才用媒體輿論影響政策,或只有在投票時才發揮監督作用,而是試圖在政策決策的早期過程即納入民眾意見,並深度參與討論政策開發。同時,審議式民主已經 XXXXX、公民參與的概念 XXXXXX,使政府的決策諮詢不侷限在傳統的法人組織,例如利益關係人會議、智庫研究、公民社會組織的法人代表等。公民社會的參與與積極公民的角色愈發重要。例如美國的全國審議日、參與式預算。
而科技政策的開放參與,則因其技術門檻,同時面臨民眾參與科技討論的專業可能不足與政府內部缺乏足夠的技術官僚兩個問題。然而,科技政策影響社會甚巨,該如何讓更多公民參與討論並制定出充分理解科技發展的政策,成為推動開放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
同時,數位原生的公民因為共同興趣及專業,在網路上聚集、討論,形成社群,往往對政策形成巨大輿論音量,甚至因其專攻領域而能產出專業科技建議。然而,傳統上政府找公民團體與法人組織等利害關係人與外部專家的作法不適用於沒有那些代表人、沒有登記立案的網路鬆散社群,究竟要怎麼找到這些有影響力的網路社群並與之展開對話與合作?
(一)原則
不特定公眾
e.g. 白皮書、公聽會、
(二)案例
(三)Toolbox
可實作的建議/流程/範本/工具
三、網路社群如何影響政策
你常常轉貼新聞,罵政府或是民代怎麼推出這種爛政策嗎?有沒有可能除了在社群媒體上批評之外,真的讓政府聽到你的心聲和建議?如果只有在臉書開罵,除非你是政府官員有追蹤的網紅或是某 NGO 的董事長,很難影響政策。
要有好的科技政策,最好的狀況是政府在政策制定的過程納入更多的公民意見。但不管政府怎麼做,公民社會和科技社群想要影響政策,就需要有足夠的力量去發聲跟倡議推動。
這邊有一些假設,就是一個人的聲音不夠大,如果有五千個人,就更能夠受到政府重視。如果一個人無法做全部的事情,就組織一個社群,讓大家貢獻所長。如果議題無法取得共識,好好用資料和論述吵架,是可以推動議題討論的深度。如果讓政府的公務員認同你的理念,政策更有落實的可能。
雖然是在談科技政策與科技社群,但是最簡單解釋這一章要幹嘛的方式就是——如果有一天政府突然想要禁止公開 cosplay,cosplay 社群可以參考這本手冊的內容,阻擋法案通過。
接下來是訪問一些科技社群的參與者,從他們的意見和經驗分享中,歸納出科技社群可以如何倡議、行動影響政策的原則,分為五個部分:如何組織社群、如何分析政策現況、如何產生論述、如何擴散讓更多人支持、如何與政府溝通協作。案例分享目前有山域政策聯盟小組、 g0v 台灣零時政府社群,下一步預計訪談網路中立性倡議。 Toolbox 持續徵集各種可以參考的文件範本、重點整理、秘訣心法(快點丟資源包上來吧!)。歡迎各路人馬大家補充、修正或開罵,沒有最好的倡議方式,只能廣集眾人之力分享經驗。
(一)原則
原則就是一些通則性的歸納結論。
如果你是網紅,也許可以朕即社群,以大俠之姿強力推動個人意見被政府重視。如果你不是呢?你可以試著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成為社群,互相支持、互相討論。
(1) 從共同興趣建立社群
(2) 社群自治
(3) 社群討論
(4)怎麼讓第三地的人可以自己建立類似的社群?
在展開任何政策倡議或是論述之前,多位受訪者都提到需要先盤點過去政府推過的政策和利害關係人,以知道政策推行或無法推行的原因,國外能夠成功或是失敗的點,理解利害關係人在乎的需求,才能針對利害關係人在乎的事情與政府權責展開論述與溝通。也才不會對政府提出訴求時,被以「已經研議過」、「已有類似辦法」、「窒礙難行」等理由被輕易打回票;才不會與反方對方論辯時,被殺得措手不及。
盤點清單:
有了基礎的資料整理之後,就能展開論述。
有能力論述的人很少
好的訴求論述方式
有了論述就是要讓更多人支持你的理念,說服不同立場的人,讓更多人加入你的行動。
擴散原則:
如果擴散很大造成輿論壓力或是成功爭取政治人物/政務官支持,下一步可能會是體制內的協作與跟政府的持續開會溝通。從倡議到政府重視到最後落實政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能夠讓政策落實的關鍵在哪呢?
(二)案例 (如何行使否決權)
原則是歸納出來的,但現實操作不可能完全照表操課,這邊希望整理幾個案例,說明透過網路集結的社群可以如何影響政策,也歡迎大家分享補充自己的參與經驗。
因 2016 年 7 月時代力量立院黨團提出《國家公園登山活動安全管理條例》草案,希望加強登山管制,例如強制險、需有領隊帶隊、禁止自行闢路等,以降低山難搜救之頻率與成本,引起登山愛好者反彈。一群來自不同登山社群的登山者,在臉書組成了約 60 人的山域政策監督聯盟小組討論區,開始運作倡議,希望能阻止草案通過。
山域政策監督聯盟小組由長期關心山域政策的《紅檜、水鹿與獵人》作者蔡日興、登山補給站站長蔡及文、BaseCamp基地營自然探索團隊的林乙華等人積極找人,以封閉邀請制成立各個工作小組,積極倡議。
分小組負責研究不同議題,整理國內外新聞、政策、數據,並搭配團隊內的登山專業,與法律、資訊工程、文史工作等專業,產生論述文章、新聞稿、臉書 PO 文、JOIN 連署提案等。
臉書群組有精華區整理 index,搭配 Google Drive 和 Facebook event,每個 event 是特定議題,有按參加的人每當有人在這個事件中加入新的貼文時即會收到通知。
(三)Toolbox
四、附錄
目前已正式訪談對象:
clkao、Whisky、TonyQ、林誠夏、劉哲瑋、蔡志展
感謝在 g0v 黑客松一同參與討論者(非背書):
楊孝先、林雨蒼、羅佩琪、唐鳳、劉李俊達、洪崇晏(八六)
政府篇:怎樣設計公開參與科技政策的程序與蒐集社群意見
社群篇:怎樣蒐集社群意見、倡議產生政策影響力
前言
「隨著數位原生代族群漸漸成為國家中堅力量,利用數位工具或是社交媒體議論時政已為稀鬆平常之事,過去政府嘗試的網路政策或願景參與,多在政策制定或執行端末期,由社群協助提供執行上的意見參考,未能更廣泛的搜集科技社群或一般大眾意見,同時缺乏良好的機制有系統、大規模的萃取有用的意見進入政策規劃週期,以至於政策制定者常常忙著滅火。」
因而在科技會報辦公室「社會與科技政策溝通平台」計畫下,草擬本手冊「線上社群參與協作手冊」,提供參考資料與案例,幫助台灣的線上社群更有效參與科技政策決策之中,政府也能在政策早期籌劃階段開始與民間協作。同計畫並會推出「實體公民審議手冊」,希望未來能夠進一步整合,本手冊之線上社群指網路原生社群,但不限於線上之活動與組織。最後,雖從科技政策與社群出發,但也期待本手冊所整理的資訊與想法能夠應用在其他領域的公共政策之中。
本手冊分作上下兩篇,分別從政府與公民社會的角度來理解科技政策的線上社群協作。前四章為從政府的角度出發,淺談如何規劃更開放的科技政策決策和與民間線上社群合作;後四章則為公民社會提供線上社群如何自組織、大規模討論,進而影響科技政策。
本手冊草稿歡迎社群協作、意見指教與修改,完稿將以 XX 開放授權釋出。
政府篇
一、Why open policy
近年開放政府成為全球施政目標,讓政治決策能納入更多公民參與。「2009 年的白宮備忘錄揭示了開放政府的行動方針為透明、參與、協作。 2011 年,在美國主導下,八國政府(巴西、印尼、墨西哥、挪威、菲律賓、南非、英國、美國)聯手成立「開放政府夥伴聯盟 」(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 並 簽 署《開放政府宣言》,將此概念向全球推廣。因應各國不同的民主進程和政治脈絡,開放政府夥伴聯盟重新定義開放政府,指出它的四大核心要素為:透明、參與、課責 (accountability)、涵容(inclusion)。」
在這樣的理念下,個別公民不是被動接受政策,或是等政策拍板才用媒體輿論影響政策,或只有在投票時才發揮監督作用,而是試圖在政策決策的早期過程即納入民眾意見,並深度參與討論政策開發。同時,審議式民主已經 XXXXX,使政府的決策諮詢不侷限在傳統的法人組織,例如利益關係人會議、智庫研究、公民社會組織的法人代表等。公民社會的參與與積極公民的角色愈發重要。例如美國的全國審議日、參與式預算。
而科技政策的開放參與,則因其技術門檻,同時面臨民眾參與科技討論的專業可能不足與政府內部缺乏足夠的技術官僚兩個問題。然而,科技政策影響社會甚巨,該如何讓更多公民參與討論並制定出充分理解科技發展的政策,成為推動開放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
二、guideline
三、case study
四、Toolbox
社群篇
五、Why community/politics matter
要有好的科技政策,最好的狀況是政府在政策制定的過程納入更多的公民意見。但不管政府怎麼做,公民社會要影響政策,就需要有足夠的力量去發聲跟倡議推動。接下來四章希望提供一些方法和案例整理,供有心倡議科技政策的線上社群參考,或是想要經營社群的公民。
六、guideline
七、case study
八、Toolbox
Guideline:
Case:
Step by step:
目標:很具體的 flow!可以 step by step follow 的。
政府怎麼收集意見
(對政府來說)
Community 長什麼樣子
(對社群來說)
Case :做了什麼,成果如何?
step by step 可以參考的 SOP
網路上的人如何轉化到政治能量?(上街、倡議、)
社群裡面的人,收到政府專家會議的 invitation,怎麼問社群裡面的人的意見
意見怎麼去收斂
手上有什麼工具去做?
實際案例、工具可以做什麼
例如,使用表單收集意見、Pol.is、懶人包
吵架的時候怎麼辦
為什麼資料要可以永久儲存在某個地方(gmail 有永久連結)
為什麼要有 cc 授權
有最基本的客觀文件可以討論
用 digital marketing tool 去找網路上還有誰在講相關的東西
有線上公民參與的流程圖與搭配的工具(e.g. vTaiwan, JOIN.tw, sense.tw, pol.is, sli.do)
marketing plans
政府該怎麼做?(往後調)
超棒的審議式民主相關資料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