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的投稿文字

最新內容請至

https://g0v.hackmd.io/Tk8zKdDUSmmnB_K0OIWJYg?view

都市農耕國際城市經驗 - 鄉間小路投稿

標題:都市農耕,讓城市人不再與食物斷捨離!

作者:劉哲瑋(「都市農耕網」社群參與者)

過往的都市典型認知,是一個剃除食物生產,而強化其他產業類別發展的觀點。於是乎,城市人與食物生產的關係逐漸變的疏遠,所造成的怪現象則不一而足,例如因為採購市場機制而造成的食材廢棄、對於觀感或是飲食知識不充份而造成的食物生產扭曲、外食族群無法實踐飲食自主權...等等。

都市農耕 (Urban Farming),顧名思義是在都市區域的環境中,進行農耕、畜產、採集、養蜂、等等食物生產的行為。觀察已經推動都市農耕的國際城市的經驗,我們發現到這樣的議題,涉及了許多不同的行動角色參與其中,起源多半是草根的市民行動開始,一種直觀的「我想吃自己種的菜」理念作為核心初衷,也作為一種衝撞過往都市典型認知的辯論起點。隨著議題的倡議與指標型都市園圃的創設,繼而發展成在地城市中各種層次與層面的都市農耕合作關係,並且逐漸與市政治理機制相融合。

都市農耕相對於消費者運動或其他倡議行動,有一個特點是在於市民在食物生產系統中,角色的轉換。原先僅算是單純的消費者的市民,透過找空間、學習種植技術、維護農作物的過程,或多或少地體驗生產者的情境,這樣的體會,作為一個參照,讓市民返觀主流的食物消費模式的疑竇,繼而認知到公民農業 (Civic Agriculture) 的更多內涵。另外,當城市必須擔任起農作物生產環境的同時,都市汙染與環境議題、公共空間的公眾使用權力、民眾參與公共政策之可能性...等等議題也會隨之浮現,在地城市過往所累積的諸多社會與環境問題,也必須在都市農耕的實踐過程中去面對它。

以下的三個都市農耕的經驗:西雅圖、首爾、阿姆斯特丹,跨洲際卻也遙相呼應,正反映著全球城市正在經歷一種對於城市典型認知的轉變過程,如何將都市農耕、公民農業、食物政策,納入整個城市運作的一環,也是各個城市所共同面臨的課題。在城市的層級來看,各種社會機構,如市政府、基金會、NGO、學校、參與者之間的合作是必要的,以此改變整體氛圍,鼓勵市民勇於在各種層面上掌握自己的食物自主權。實踐這項權力的那份初衷,仍然在每一個人身上。

Seattle P-Patch Program

P-Patch 社區園圃計畫始於1973年,是一個有系統的社區型公共園圃的推展模式。一切始於一位 Rainie Picardo 先生,於1971年將他的農場無償提供給在地社區與學生們耕種使用,形成了一個以群眾為耕種主體的社區園圃雛形。這樣的美事,當時卻面臨每年 688 元美金的財產稅課徵,歷經參與者們與市政府的之間的陳情與協調,最終市府以專款撥用的方式,由市政府出面租下園圃用地,延續社區園圃的運作。由此,催生了 P-Patch 社園圃計畫,希望將社區型公共園圃推廣到每一個城市角落。

圖:Barten Street P-Patch 社區園圃一景(圖片提供:侯志仁)

圖:西雅圖近年推出屋頂型的社區園圃(圖片提供:侯志仁)

圖:西雅圖運用停車場建築物的屋頂,營造出首座屋頂型社區園圃(圖片提供:Eric Higbee)

2015年,西雅圖目前共有 86 個社區園圃,分布在每一個行政區之中,用地的屬性公私皆有,近年也正在研擬「屋頂型」的社區園圃以因應建築高樓化的趨勢。P-Patch 社區園圃計畫以社區發展局為核心推動單位,並從社區生活的角度,建構了多單位的合作模式,例如與都市計畫領域合作突破土地使用法令的限制、園圃內設有「公田」其農作物贈送給城市食物銀行、結合城市稅制自主權說服市民課徵特定目的稅以持續推廣社區園圃..等等,形成一個制度化的推展基礎,來解決都市社區園圃與時俱進所面臨的各種課題。

圖:西雅圖 P-Patch Program 社區園圃計畫的推動組織架構圖。(圖片提供: 2011「解放空間.護育城市」國際交流論壇)

西雅圖的經驗,是一個群眾與社會部門多方參與的過程,從一開始的市民倡議行動,期間務實地處理都市農耕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逐漸形成一個以社區實際生活為情境的社區園圃推廣計畫。更多推展過程,可以參考由前西雅圖社區發展局局長 Jim Diers 所出版的〈Neighbor Power: Building Community the Seattle Way〉(中譯為《社區力量:西雅圖的社區營造實踐》)。

Seoul Urban Agriculture

東亞的城市,多以密集的住宅型態與核心商業區為基本的特色,透過土地開發與不動產市場來彰顯城市的發展與進步,經常是這類都市裡的顯學與主流觀點。這樣的觀點,其實也是由於許多國家都經歷過食物與農業的工業化,並且作為當前國家主要的食物生產模式,所以城市不擔心沒有食物供給來源,進而將食物生產的功能排除在都市的發展願景當中。

韓國的首都首爾市,本身是一個盆地地形,漢江則從東向西穿過盆地中央,盆地的週圍仍有農業區域,而漢江上的一個小島羅德島,則是目前首爾市一處指標性的都市農園。羅德島上的耕種空間佔地約五千坪,市民是主要的耕作群體,島上設有韓國傳統式的休憩木平台涼亭、公共座椅、移動式小圖書館、工具間、生態廁所、圓頂網室、城市養蜂區、堆肥區、溫室與種子儲藏空間等,儼然是一個都市農耕的多元實踐場地。原先市政府決定在這座小島上頭蓋一座歌劇院,但因為會造成環境衝擊與市民團體的壓力下,羅德島則轉型為以市民為耕種主體的都市農園,如此戲劇性的轉變,非常具有象徵意義。

位於首爾和漢江以東的江東區,是首爾市區最東側的行政區,相對於城市中其他新興開發區江南區、或是西部老城區和機場連線的發展區域來說,這裡所面臨的土地開發壓力較緩和。江東區至今有十多處由政府所提供的空地,免費提供給江東戶籍的居民作為農耕使用,總面積接近 5 公頃,甚至訂定了以 2020 年為目標的都市農園發展策略計畫。除了耕種用地的釋出,公部門同時出資成立了地產地銷的展售中心,讓農民、以及參與都市農園耕作的市民,可以將自己生產的農作物來此包裝販售,形成了一個在地寄賣所的系統。

由公部門與民間合作成立的 Seoul Green Trust 首爾綠色信託基金會,近年持續扮演推動首爾都市農業的核心角色。舉凡研擬都市農耕推動策略計畫、相關議題研究、舉辦都市農業國際城市交流研討會、甚至是籌辦 Seoul Urban Agriculture Expo 都市農業展覽會等等,基金會希望向更多的市民展示出首爾都市農業的執行經驗與成果,捲動更多的市民參與都市農業的行列。關於首爾都市農業整體政策內容,可以參考 Urban Agriculture Policy of Seoul (http://www.cityfarmer.org/UrbanAgPolicySeoul-Chang-WooLee.pdf)

圖:羅德島從廢棄歌劇院預定地變成市民農園(圖片提供:連振佑)

圖:首爾市江東區的都市農耕寄賣所(圖片提供:連振佑)

圖:The 3rd Seoul Urban Agriculture Expo 的宣誓行動提出 “Grow Food not Lawns” 的理念(圖片提供:連振佑)

圖:首爾都市農業的多元功能 by Chang-Woo Lee / Chief of Climate and Energy Research Center,The Seoul Institute, Seoul, Korea

(本節文字參考「第三屆首爾都市農業國際會議」學術交流出國報告,作者:連振佑)

FARMING THE CITY, Amsterdam

FARMING THE CITY 是一個以歐洲城市經驗為基礎的民間組織,擅長以在地食物系統的觀點,透過多樣化的雛形計畫,試圖重新構成食物與城市人之間的生活關係,繼而改變傳統的城市與市鎮規劃方法。在組織成立之初,他們先著重研究「食物與城市」之間的關係,並且歸納出在地食物系統的四個環節(食物生產、加工與製程、運送與分配、消費與剩餘),以及各個環境在當今的歐洲城市所面臨的問題。釐清這些問題之後,則可以透過商業計畫或是先驅性質的活動策展,來逐步介入、回應這些問題。

圖:在地食物系統架構圖 by Farming the City 

以下介紹 Farming the City 所推動的四個專案計畫:

Old Amsterdam Food Tour

城市中的老城區,必然有著具有文化特色的傳統市場,其中,隱含著這座城市與當地食物長久以來的關係。Old Amsterdam Food Tour 透過遊程的方式,帶著大家以「食物」為主題,走訪老城區域,思考新舊城市發展過程中對於食物與料理的轉變,並且品常傳統料理。除了阿姆斯特丹之外,食物觀點的老城區遊程,也於今年推廣到義大利米蘭。(活動簡介:http://farmingthecity.net/?page_id=4396)

FOODLOGICA

FOODLOGICA 是一個商業模式的計畫,提供以太陽能為充電來源的電動三輪車物流服務,透過這項綠色運輸,來協助客戶降低運送食物所產生的碳排放總量與空氣汙染。計畫的立基點,在於阿姆斯特丹的食物運送模式中,從港口船運卸貨後到採購店家之間,仍然需要陸上運輸工具,傳統的汽車所造成的碳排放與汙染問題,則是 FOODLOGICA 希望介入解決的環節。(計畫網站:http://foodlogica.com)

Prototype a Food Council for Amsterdam

2013 年 FARMING THE CITY 與其他民間單位合作舉辦一場「模擬食物委員會」,針對三個食物所衍生的主題,進行討論:肥胖問題、如何推廣健康的時令飲食習慣、在地食物系統的困境。模擬委員會的參與對象,依據三個主題而廣泛邀請,有健康保險的從業人員、關注青年飲食的倡議者,也有專業農夫、食物議題的研究者...等等。在這個系列活動中,也與多倫多的食物委員會視訊交換經驗,多倫多的食物委員會自 1991年運作至今,所推展的項目包含:建構城市與區域的食物策略、食物調查、都市農業、相關法案推動與議題倡議。目前阿姆斯特丹仍然沒有正式成立食物委員會,但這次的籌辦經驗也讓各界看到了委員會運作的模式,針對食物議題進行深化討論的可能性。(活動回顧:http://farmingthecity.net/?p=5415)

The edible Stavanger east 

以食物作為區域規劃的核心想法,一直是 FARMING THE CITY 團隊的願景,2013年他們參與挪威 Sjøfront (舍沃甘) 地區的先期規劃計畫,試著在真實的空間規劃情境中應用在地食物系統作為市鎮未來轉型的基礎。Sjøfront 本身是一個水岸市鎮,屬於挪威第三大都市 Stavanger (斯塔萬格) 的衛星市鎮。團隊先舉辦在地工作坊,邀請有興趣的市民參與,一起了解食物系統的各種環節可以產生的社會、環境、在地經濟等效應,共同形塑考量在地食物系統的城市願景。依據所勾勒的願景方針,團隊著手進行一些雛形性質的實質空間改造計畫,例如將一個景觀庭院改造成農耕場地。FARMING THE CITY 致力於探討食物與城市的多元關係,也號召著一種新的城市規劃與運作的方法,將都市變成食物生產的空間、發揮食物系統的各種外部效益來解決城市的問題。(計畫網站:http://urbansjofront.no)

圖:FarmingTheCity Francesca Miazzo (右三) 參訪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同學所成立的灶腳工作室。(圖片提供:黃舒楣)

---------------------------------------------補充性文字,非投稿內容---------------------------------------------

「社群是全球糧食系統的緩衝區與庇護所,只有在他們建設、維護足夠的農地的基礎、提供技術專家使在地農夫與加工業者充分發展之下,才能成功地在當地、市場上與高度工業化、國際化組織的農企業相互抗衡。」

「公民農業指涉基於社群農業的出現與成長中,食物的生產不僅於滿足消費者對新鮮、安全的需求,在地食物的生產也創造工作機會、鼓勵企業、強化社群認同,提供有別於大型農企業在生產、加工、行銷上可持續性的其它選擇。」

- 鄉村社會學家 Lyson, T. A. (2004)

 Lyson, T. A. 2004. Civic Agriculture: Reconnecting Farm, Food, And Community. Massachusetts: Tufts University Press. 

http://www.bp.ntu.edu.tw/wp-content/uploads/2014/06/%E9%80%A3%E6%8C%AF%E4%BD%91%E9%A6%96%E7%88%BE%E5%87%BA%E5%9C%8B%E5%A0%B1%E5%91%8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