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ft)
零時政府,網路世代的媒體戰爭
衝入行政院的時候,零時政府(GΦV)的JJ迅速打開手機iPad電腦,想要立即進行網路直播,3G網路不行,我們躲到離人群較遠的車庫裡一試再試。沒多久,朋友打來說可以看到場內狀況了!原來GΦV的另一組人早就機動地架好4G Wimax順利上線。
上回308反核遊行,GΦV支援了凱道晚會上的現場直播,提供穩定網路供現場記者發稿與轉播使用。這回音地大帝從一開始攻破濟南路側門時就以iPad記錄,隨後GΦV成員們到青島東側架設4G和AP,佔領後的第一個深夜有整整八十萬人在觀看,從濟南路擴展到青島東路,再到議場內的投影架設,全都是參與者們自主決定的結果。hackpad時不時被打掛,連日來他們不斷增加頻寬、修正問題,還空投網路工程師進入議場,將議場內的有線網路轉成WiFi,另新架了一個5G網路。場外則新申請了頻寬60M的區域網路,至少在未來幾日內,我們有機會看到場內外可以透過網路直接溝通,建立一個網路討論平台,扭轉過去一週來場外的人完全不了解內部決策狀況。
現在打開GΦV的hackfoldr,議場內外六個頻道同步直播,三幅文字轉播說明了現場的人正在討論什麼,還即時做成英文版本,或轉譯成日文在nico nico網站流竄。這幾日又新增了「服貿東西軍」和「服貿跑馬燈」,前者將各種正反討論意見列表,供網友投票選擇贊成或反對;後者將各家媒體現正發佈的最新報導做成時間軸列表,點連結回到原始網頁觀看。所有的罷課聲明、行動相關資訊、甚至你所在的選區要打給哪個立委、要如何表達訴求,GΦV的hackfoldr上全部都有。你還沒看過嗎?快上http://g0v.today/
青島東側的音控台邊就是GΦV的臨時帳篷,散落便當盒飲料杯就像自家房間裡不眠不休的電腦桌上,不管何時都有五到十人不等,各自專心盯著螢幕,機動地各司其職。GΦV的組織方式是無政府式游擊,沒有硬性輪班,沒有中心統籌,一切資訊在雲端上公開(就連採訪都是用hackpad寫共筆),用IRC即時通訊,有時間有能力的人自主調派時間地點,共同管理。ipa說,GΦV原本就是去中心化的組織方式,但在這種戰線拉長的狀況中,人力、器材、時間調配均十分挑戰,必須游擊式接力。雖人力需求緊繃,卻仍連續撐了七天(截至24日)只因水車來襲撤離四小時。
每次我問,GΦV到底有多少人?總是沒人回答得出來。光是一個「萌典」專案,前後執行幫忙過的人就超過一百個,多數是programmer,還有許多其他來自藝術、經濟、政治等不同學科專業背景的人,年齡多在三十歲上下。他們就像一堆樂高積木,分別組合成效果強大的機器人。他們的方式是討論如何解決問題,然後執行。發起人先擬定一個專案(他們叫「挖坑」),說明這項計劃為何重要,有興趣的人發揮所長(就是跳坑的意思)。目標很清楚,因此好像不太需要開會,說話時大多是在討論如何解決技術問題,其他社團帶來了網路接線器材,隨即密語般地交換幾分鐘狀況細節。好,執行。
為了服貿,GΦV正在發起更多專案,包括公開服貿所包含的所有行業讓民眾查詢,並將資訊視覺化成產業地圖。先前,他們發起過數個非常厲害的專案,包括整合線上字典同時可以提出錯誤的「萌典」、將問題新聞回報並記錄往返查證結果的「新聞小幫手」,「空氣品質即時指標」則用好讀的資訊圖表載明全台各地空氣污染狀況。他們也把只保存三年的立院會議錄影轉到YouTube上,打開黑箱讓資訊透明化,中央政府總預算(改了什麼、怎麼被花掉)、政治獻金資料都在目標之列。拆卸資訊,重新組合,hc說,「一般民眾應該沒有阻礙地取得各種原來就需要被公開的資料。例如政治獻金的申報,目前監察院所允許閱讀資料的門檻就非常高,我們希望這些資料應該都能夠遵循open data的形式讓一般民眾取得,甚至可以加以運用、分析。」
GΦV強調的是開放的精神,零時政府意即「開放政府」,成員們每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政治選擇,互相尊重即可,唯一的共識是透過提供中性、公開透明、來源正確的資訊,讓每個人思考後下理性判斷。不要被政府騙了,政府既然不能為人民做最好的決定,我們每個人就必須自己閱讀資料而非片面資訊,共同討論做出決定。
這是一場網路時代的運動,是與主流媒體搶奪話語權,防止政黨收割的參與群眾行動。轉播與公開網路平台的建立是為了不要被特定或主流媒體斷章取義或壟斷,能夠如實傳達出去,建立了一條展示發生中的現實,且被世界各地關心的傳播道路,成為各個不同行動社群能夠知道即將發生的抗議事件的最新狀況的地方。
像這樣公開透明、供大眾使用的新網路平台實驗,讓人回想起1999年西雅圖反全球化運動後,遍佈全球的一百多個獨立媒體中心(Indymedia Center)的民主開放式媒體實踐,當時的精神至今仍然適用:不要恨媒體,要做媒體(Don’t hate the media, be media)。網路的即時與科技的進步增添了有效性,每個人的立場代表特定的政治文化習性,卻無損這個共同體開放透明的核心價值。也正如1990三月學運後,年輕人們不相信主流媒體的報導,回到校園自行編排印刷,在街頭發放的小報。近日網友集資買下《蘋果日報》和《紐約時報》頭版廣告,台灣本地的產業工會組織自行印製傳單,上面列滿了服貿開放的行業項目,學生自己寫文章畫圖做成小報,每個人都是行動者也是報導者,在自己的臉書、推特發佈消息、提供資訊,再現為運動本身,其踏實的實踐、另類的想像正在不斷創造新的秩序和意義。
新一波的自己幹文化,新的開始。
Dear All:
很高興在破報停刊最後一期採訪各位!值此反服貿運動、各種社群網路媒體興起之際,想以此為背景請各位談談對新媒體的想像及看法。問題如下:
過去您們積極提供各種空氣污染資訊給主流媒體使用,也包括萌典這類文化資訊,您認為媒體應該提供什麼樣的資訊?在這些例子中您們與主流媒體的關係與合作方式為何?
hc> 媒體跟提供什麼樣的訊息,在新聞學的專業應該會有更嚴謹的定義,但是我們的訴求並不是提供資訊給新聞媒體,而是訴求一般民眾應該可以沒有阻礙的取得各種原來就需要被公開的資料。例如政治獻金的申報,目前監察院所允許閱讀資料的門檻就非常的高,我們希望這些資料應該都能夠遵循 open data 的形式讓一般民眾取得,甚至可以加以運用,分析。
目前為止,我們並沒有直接和一般媒體有什麼直接合作,大多是相關媒體採用我們所釋出的結果。
clkao> 其實我們的資訊都是提供給一般大眾使用,並沒有特別針對主流媒體。
ipa> 應該是希望不要被媒體壟斷,所以有各種直接給大眾使用的新媒體、新平台。
et> 同意hc說的,身為第四權的媒體該提供什麼訊息是另一個專業領域,而大多數貢獻者的初衷也只是單純地應用自己的專長、以實際行動推動資訊透明,剛好這些工程師們自己想知道的資訊也正是大眾想知道的資訊,而這些成果採公開授權、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於是自然而然地就被主流媒體引用了。
之前在反核遊行時各位擔任穩定網路、現場轉播的服務,可否談談器材、組織方式等具體做法?這次在反服貿運動中又是如何進行轉播、使用了哪些技術?
hc> 基本上這些活動的支援也只是本著希望活動本身的狀況能夠如實的被傳達出去。就是有活動主辦單位需要支援,有能力,有時間的人就自主性的安排工作,透過協作的方式進行討論,並且徵求器材,然後在現場實作。器材與技術並不是主要的部份,大多採取現有器材,或徵求借用的器材。
ipa> 組織方式還是依照原本去中心化的方式進行,在(立法院)這種戰線拉長的狀況中十分挑戰。人力、器材、時間調配都是游擊式接力,沒有中心統籌,都是自主調派時間地點,由濟南路擴展到青島東站,又逐漸發展到議場內也有人,甚至架設投影螢幕,全都是參與者自行決定的行動。其中因為還與其他社團結合,需要更大量溝通協作,使用工具多元混亂(fb、irc、telegram),溝通不易,由大家機動靈活守備各工作崗位。雖人力需求緊繃,卻仍連續撐了七天(截至24日)只因水車來襲撤離四小時。直播方面是採用電腦搭配 hdcam加上 wimax。另外工作站也架設 wimax + AP。議場內進行中計畫需由網管組另補充。
比較抽象地談,您們認為媒體如何表現運動?在主流媒體、獨立媒體、參與者社群網絡之間有不同表現方式,您們有觀察到什麼有趣的現象嗎?又,g0v對媒體與運動的關係又有什麼想法?
hc> 因為 g0v 在各種事件或運動中,並沒有單一的立場,而是尊重每個參與成員的立場。但是唯一比較能夠凝聚共識的則是,要有足夠公開透明的資料,各方意見的討論才有意義,所以我們所希望傳達的也是透過正確的資料與資訊才讓人們進行理性的判斷。
+1
Bestian>g0v比較特別在於據實以報,不把成員各別的立場帶入。例如,大量人力投入的影音直播和文字轉播(逐字稿)是相當費力的工程,但是它的作用就是讓現場儘量忠實的呈現到平台的使用者端。無論是「你被服貿了嗎」、或是「新聞小幫手」、或是「中央政府總預算」這些敏感議題的專案中,都可以看出g0v只呈現資料、不表達立場的中立性,這樣的中立性,在主流與獨立媒體,普遍都有鮮明立場的當今台灣社會,作為一個獨立媒體而言,格守中立的原則和實作,是比較能廣泛被接受的,雖然不容易,但也因此具有相當特出的意義和價值。
1990年代在西雅圖反WTO運動中興起的indymedia,後來在一種比較分散、個人的氣氛下逐漸衰落,您們認為比起當時,現在有何不同?
hc> 不過是在操作形式,或是組織方式,目的等等應該都不太容易相提並論。
您們對於未來新媒體的想像為何?人與技術上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才能達到?
Bestian> 我想到的願景,就是落實客觀和主觀分流、有立場和中立分流、報導和評論分流。目前的主流媒體常常是報導和評論不分、客觀和主觀不分、立場鮮明卻假裝中立。
我認為,客觀而中立的報導是最核心也最困難的,這也是g0v社群許多志願者在做的事。做主觀有立場的評論可能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進行,但是,能夠協力做出客觀而中立的報導,才能讓各人主觀有立場的評論發揮作用,否則永遠是訊息切割、各說各話的對立分裂。技術上我不是頂尖的,可能要由比較懂的高手來補充。
以上是初步想到的幾個問題,若有任何想法請不吝提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