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與生活新聞專題

向紐時「Can You Live on the Minimum Wage?」專題致敬

(TBD) 揪竟我的薪水在台北活不活得下去?揪竟我的開銷與其它人相比又是如何?

Member

journalist: Hazel Wei

developer: Kirby Wu

designer: TBD

Links

code - https://github.com/zbryikt/minwage

會議紀錄

20151213 / Action Item

討論與資源

Case Study:紐時範例分析

- 核心議題:領取最低工資的人,生活上面臨入不敷出的嚴重困境。驗證最低工資在實際運行上的困難甚至不可行。

- 切點:從已知的最低工資,讓讀者「體驗」依靠最低工資生活的困難,從自身日常花費對照,引起關注。

- 讀者設定:超過此收入的「非最低工資領取者」

最低工資分析文:http://www.nytimes.com/2014/02/09/opinion/sunday/the-case-for-a-higher-minimum-wage.html

針對最低工資分成幾大部分討論:

- 最低工資為何需要被提出討論?

- 是否有不調整最低工資的替代方式?

- 那麼最低工資又需要訂多高呢?

- 最低工資的調升是否意味讓失業率增高?

此專案觀點相關討論:

經濟學背景網友:

「均衡工資是由正斜率的勞動供給(工資越高,越多人願意放棄休閒,工作賺錢)和負斜率的勞動需求曲線(工資越高,廠商願意雇用的工人越少)所共同決定的。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9300#sthash.bGKcYzN3.dpuf」

「基本工資應該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還有名目通膨指數而浮動,所以公式中一定會有這兩個(至少一個)變數。.....領基本工資的人會提出這種疑問,代表一定程度上這個公式是失靈的.....在靠基本工資過活究竟難不難這件事情上,勞工的理解是相對主觀且片面的,經濟學者的理解是相對客觀且整體的。

就如我前面所說的,人人或多或少會覺得自己領的不夠多,於是靠基本工資過活很困難(很容易也是一樣)這個由勞工得出來的結論,就會參雜很多個人感受進去。感受跟事實是有差距的。....」網友留言: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03723841095462&set=a.10203719734192792.1073741884.1801091137&type=3&permPage=1

經濟社會學背景的研究生:

「以"最低工資"為計算標準會有難以貼近事實的問題,因為最低工資製訂有效建立在企業共同遵守,而台灣的現況為因為未能有完善的檢查制度以及充足的檢查源人力運作,且中央地方權責不清,以至於最低工資在各地實際運作情況不一致。如要探討最低工資,建議以"實際"收入且接近最低工資的一群人計算,家戶所得最後20%者,即為最貼近最低工資收入的一群樣本。

原因何在?目前最低工資為20008元/月,底層20%的家戶年收入為309459元,每月約25788.25元,逼近每人最低工資的標準,但也要注意,此為家戶所得,所以意味著這群人可是單薪或計時人員的收入,甚至有派遣的狀況。但以家戶收入來看是目前最實際的計算方式。

再者,如果此專案是要討論底層工資實際收入在實際生活上的困難(紐時專案就此方向討論,只是從最低工資切入),那麼獲許呈現各家戶所得百分比上各階層者的收入與支出,達到呈現生活水準的目的,獲許是一個讓人有感的方式。」

Project Outline

專案呈現目標:以台北地區的收入與花費為例,從後20%家戶收支出發(102年數字:25788.25元),讓讀者從各項基本生活花費各自比較內政部統計的5收入階層,在台北地區的生活情形。

目標讀者:領取非最低工資的一般勞工。

呈現方式:以紐時「Can You Live on the Minimum Wage?」為藍本,但因為工資與生活花費的因果關聯複雜,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讓讀者瀏覽,讓每一個人去拼貼自己的人物,最後是否能產出一張角色圖,包含下列收入與支出狀況,且顯示存款。

  1. 收入部分為五階層人物故事改寫(總數7-8位),包含
  1. 支出: ( 先不考慮資料搜集難度 )

Data

可諮詢專家

專案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