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質、有量、有水文

目錄

討論社團:LASS-開源公益環境感測網路

組織與文件分享 Org & Doc

  1. 單位
  2. 知識文件

資料類 Dataset

  1. 水文開放資料清單彙整【集散地】
  2. 氣象資料 / 氣候變遷資料
  3. 水體資料
  4. 水量資料 / 用水資料
  5. 水質資料
  6. 潛勢資料
  7. 生態調查資料
  8. 飲用水系統 / 水商品資料
  9. 法規資料盤點
  10. 軟體工具 / 模式
  11. 水資料 - 有趣的呈現方法

議題 Issue

  1. 水資源調度與競爭
  2. 水質汙染

單位 = 關心水資料的單位

國際組織

水利署

地方政府水相關單位

農委會

農田水利會

自來水公司

社群

研究機構

水開源專案

NGO

知識文件與素材

整理筆記

投影片

刊物

環境教育

水文開放資料清單彙整【集散地】

提醒:各家彙整方向各有特點,採用分類架構也不同。

水資料相關的「資料標準」

 水知識圖譜

氣象資料 / 氣候變遷資料 = 變成水之前的資料

水體資料 = 水在哪裡?設施物在哪裡?

歷史資料

現況

水量資料 / 用水資料

水質資料

潛勢資料

生態調查資料

飲用水系統 / 水商品 = 喝的水

法規資料

國際水法

國內水法

資料集暫列待處理

軟體工具 / 模式

專案

Tools

學理研究

水資料 - 有趣的呈現方法

先看地圖再找資料

水的資料,可以直接用真實流域來呈現資料集,對於水文資料查找者來說,不一定要先了解所謂的水分類架構,因為所謂的架構其實都是文字描述,且分類架構大概都採用階層化,實際上對不熟悉水文資料全貌的使用者來說,也不太可能會知道他要找的資料集會是哪一個大分類之下。

使用者若可以直接看地圖或水循環的示意圖,這個地圖或示意圖本身就是流域的構造,這種方式其實也是水文學教材開頭會先端出來的水循環圖、或流域治理政策的說明圖,我覺得其實資料集的呈現好像可以參考這類呈現方式。

地理土地類的圖資與線上圖台多數都採用這樣的構想,但很少單位會想到從圖台上提供下載連結,以至於使用者又要回到資料平台再次查找,而資料平台近年所謂的讓地理資料能呈現在平台上,也僅限於必須先進入到資料集內頁中才呈現預覽,這對照線上圖台則少了使用者在地圖上探索到資料集、認識到原來有這個資料集的機會。

不過該如何有效率、有效用地呈現,還需要探討,只是覺得階層化分類架構 與 地理式呈現,兩者之間好像可以有些有效果的整合。

方案參考:

圖片來源:東港溪流域各項建設綜整圖

例如上面這張圖,若能直接成為資料集入口,使用感受應該非常不同於用關鍵字查找,因為可能連有哪些關鍵字詞名稱都不知道@@,但若有個地圖來作為探索,滑滑點點、再加上使用者對地名地理的一些基本認識,應該可以更有趣的認識到各式各樣的水文資料的大致樣貌,至少地理位置會被直接看見。

實際上水資料,若有明確的地理位置,像是河道 polygon、水庫位置、地下水的等水位線地圖,理想上再進一步以「流域」或「集水區」或「排水分區」來呈現這些地理資料之間的關聯,上下游位置、水系支流系統,展現出地區水循環現況。不過可能有些種類的資料集不一定那麼好 mapping:

  1. 氣象資料 / 氣候變遷資料
  2. 水體資料
  1. 水量資料 / 用水資料
  2. 水質資料
  1. 法規資料盤點
  1. 飲用水系統 / 水商品資料

將台灣地區的水文資料動態彙整與視覺化,形成水現況/即時循環圖,讓一般民眾了解水資源現況、用水、洪旱災、將水文資料實質彙整於在地流域地理空間呈現上,基於 gov open data 的實地水文教材。

以下蒐集各種流域水文說明圖

表現出「河水流動方向」

用動畫來解說水系運作的議題

議題探討

特定流域內的水資源有多少、如何被使用?

水質汙染

國際素材參考

Gobans/Hackfoldrs

  1. 使用者瞭解用Goban
  1. 協作用Go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