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調研
關鍵事件法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 ; CIT) ,由Flanagan於1954年提出。Flanagan (1954)指出CIT可以以系統性的觀察與紀錄人類行為。關鍵事件技術可以透過訪談與觀察法,紀錄在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中,發生的成功與失敗重要事件 (Roman & Latham, 1974)。
Liu, Lee, Huang, & Wardem(2001)指出在現今服務經濟的趨勢下,服務品質若只單純運用量表法,常只能得到抽象的結果,卻無法深入的了解問題所發生的原因。而關鍵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 CIT)是由Flanagan(1954)所提出,其目的在於透過系統性的質性訪談與觀察、內容分析與分類,深入了解特定背景中,不同的個體的認知、情感與行為。針對服務研究領域,Gremler(2004)分析144篇文章後,認為CIT是一個可靠且可協助深入了解問題的研究方法,能提供研究者:1) 獨特且細節的體驗資訊;2)運用歸納法了解本質;3)可以產生正確且深入的事件記錄;4)大量資訊;5)探討來自不同文化的受訪者。其中,在 CIT研究方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資料分析的分類與編碼方式,Weber(1985)與Butterfield, Borgen, Amundson, and Maglio(2005)皆指出許多研究的關鍵問題往往發生在此一階段,當缺乏詳細的過程說明時,不但將導致讀者難以了解其結果產出的方式,也難以實現研究的再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