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技會報計畫,提供多中心網路公眾非同步政策參與機制建議,實作型操作指南而非學術論文。
主要訪問開源科技社群的人,正在把訪談的資料做重點歸納,主要撰寫給社群看的部分,若有錯誤,文責由作者自負。下一階段預計訪談公務員。
目錄架構:
一、數位原民社群協作(2 月)
二、政府如何與網路社群互動
(一)原則
- informed -> speak up -> dialogue -> consensus
(二)案例
(三)Toolbox
三、網路社群如何影響政策
(一)原則
(三)案例:(畫成圖表?)
(四)Toolbox
四、附錄
一、數位原民社群參與政策
在這樣的理念下,個別公民不是被動接受政策,或是等政策拍板才用媒體輿論影響政策,或只有在投票時才發揮監督作用,而是試圖在政策決策的早期過程即納入民眾意見,並深度參與討論政策開發。同時,審議式民主已經 XXXXX、公民參與的概念 XXXXXX,使政府的決策諮詢不侷限在傳統的法人組織,例如利益關係人會議、智庫研究、公民社會組織的法人代表等。公民社會的參與與積極公民的角色愈發重要。例如美國的全國審議日、參與式預算。
同時,數位原生的公民因為共同興趣及專業,在網路上聚集、討論,形成社群,往往對政策形成巨大輿論音量,甚至因其專攻領域而能產出專業科技建議。然而,傳統上政府找公民團體與法人組織等利害關係人與外部專家的作法不適用於沒有那些代表人、沒有登記立案的網路鬆散社群,究竟要怎麼找到這些有影響力的網路社群並與之展開對話與合作?
- 實體活動可以凝聚感情,例如吃飯、講座、分享會、黑客松等。
- 行政:主管機關是誰?業務單位是誰?知道政府架構、權力,人、事、時,知道什麼時候管考、什麼時候立案、分什麼層級?政策週期?
- 公務員尤其是事務官,才是落實政策的關鍵,是真正做事的人,事務官通常會知道癥結在什麼地方。跟事務官建立信任與默契,才能順暢溝通,他們不是敵人而是夥伴。
- 放下對立,放下預設,有許多公務員都想要把事情做好。
- 了解政策制定的機制、管考等,有哪些現有的機制可以使用?盡量不要增加公務員額外的負擔。
(二)案例
原則是歸納出來的,但現實操作不可能完全照表操課,這邊希望整理幾個案例,說明透過網路集結的社群可以如何影響政策,也歡迎大家分享補充自己的參與經驗。
...